
乞丐皇帝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朱元璋深知这个道理,建立了明朝之后,他励精图治,为保住刚刚得来的政权可努力了。朱元璋的努力可以分为文和武两个方面。文的一方面就是建立新政权的各项制度,让天下从此安定下来;武的一方面就是打击元朝残余势力,统一全国。武的方面我们下面再讲,在这里先讲文的那方面。
◆知识链接
丞相和宰相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是指皇帝之下的权力最高的行政官员,其主要职能是辅佐皇帝处理朝政,统领百官,也可以称为百官之长。自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后,中国延续约1600年的丞相职位彻底消失。
而宰相指的是一种制度,是那些辅佐天子的、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们的统称,这其中就包括丞相、大司徒,也包括尚书、中书令、军机大臣等。

▲明代飞鱼服
朱元璋首先论功行赏,任命李善长为丞相,宋濂为翰林院学士,其他的功臣也各有封赏,出任朝廷各个部门的官吏。可是好景不长,朱元璋对那些才智过人的功臣渐渐不放心起来,有的功臣也确实居功自傲,比如后来出任丞相的胡惟庸大权独揽,横行不法。朱元璋就大开杀戒,先后掀起几次镇压运动,不仅仅杀掉了胡惟庸等乱国之臣,连李善长等很多开国贤臣也死于非命。朱元璋因此成为与汉高祖刘邦齐名的滥杀功臣的皇帝。刘邦杀功臣,只杀武将,不杀文官,朱元璋是文官、武将都杀,而且有牵连的人都杀,下手比刘邦更狠。
为了加强皇权,防止大臣权力过大,朱元璋干脆废除了丞相一职,自己兼任了。在地方上他还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让在各地掌管行政的、掌管军权的、掌管司法的大臣各司其职。他不放心大臣们,可是却非常信任自己家里人,他先后分封自己的几个儿子为藩王,镇守一方。
为了巩固政权,他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由皇帝直接管辖。锦衣卫的权力很大,有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的权力,还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诏狱)。在现代影视剧里,有很多关于明朝题材的电视电影,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锦衣卫和宦官,没错,就是这个锦衣卫。他们在皇帝授予的特权下干了大量坏事,可是在朱元璋眼里,他们却是保住朱家江山所不可缺少的。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贪官污吏的压榨剥削,一直视贪官污吏为敌对的一伙儿,现在他当了皇帝,仍然痛恨贪官污吏。要知道,朱元璋的父母可是让贪官污吏给间接害死的。大旱灾的那年,要不是那些个贪官污吏克扣发给他父母的赈灾粮食,说不定他父母还饿不死呢。朱元璋这个恨啊,曾对大臣说过这样的话:“从前我还是老百姓的时候,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了他们,今后要立法严明,遇到有敢于危害百姓的贪官,绝不宽恕。”他说到做到,治理起贪官来那可是真狠啊!
◆知识链接
空印案
明朝时,每年地方都会派人到户部报告钱粮账目,按照规定必须账物相符才能与户部完成结算。如果账物不符必须驳回地方重新造册,并且必须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因为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发回重新造册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地方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文书,如果到了户部发现数字不对,他们就重新填写一份,这样就省去了车马的劳累。可朱元璋知道后认为这是官员们相互勾结、徇私舞弊的惊天大案,于是一声令下,全国与此事相关的大小官员,不论清贪良莠全部治罪处死。
朱元璋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者,立杀!
朱元璋处置贪腐的决心是坚定的,力度是空前的,他在位的三十一年,大规模反贪就有六次,杀掉的贪官污吏有十几万人之多。
对于老百姓来说,朱元璋真的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勤政节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兴修水利,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因为他是民间来的,知道民间的疾苦,自己也以身作则,从来不铺张浪费,甚至早饭都是一个蔬菜加一道豆腐,还在后宫开了一片菜地,自己种菜,真是好农民。朱元璋的轿子上龙的装饰,该用金的地方,他让人改成铜的,这么“抠门”的皇帝,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朱元璋读的书不多,但是他很重视教育,建国之初他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兴建学校,选拔教官,而且把教育当做考核官员的一项基本政策。洪武三年,明朝举办了第一次科举考试,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官员。
经过这一番努力,大明的江山总算稳定下来了。朱元璋仍然没有懈怠,他继续拼命干,一生勤于政事。朱元璋贫民出身,靠自己的努力建立了明朝,安定了天下,开创了明初的一代盛世,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