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国家宝藏:神秘的怪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神秘的人面鱼纹有什么寓意?

20世纪50年代初,西安灞桥火电厂在修铁路时,推土机竟然推出了彩陶,惊动了考古工作者,随后又采集到骨笄(jī)、小陶罐等,由此引出了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一处6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这座遗址被命名为半坡遗址,之后陆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尤其是数量众多的漂亮的彩陶十分引人注目。

这些彩陶表面绘有艳丽的纹饰,其中有绳纹、线纹、指甲纹、弦纹,也有人的面孔、鱼纹以及鹿、蛙、植物的形象,还有一些由三角形、圆点组成的几何图案。在这些纹饰当中,鱼纹特别丰富。考古学家先后在半坡遗址、姜寨遗址发现了人面鱼纹彩陶盆。这种神秘纹饰画在陶盆的内壁,人面大多双眼紧闭,脸两侧分别有一条鱼,鱼头碰在一起,变成了人的嘴巴,人的两只耳朵上也各有一条小鱼,好像在亲吻人的脸颊,十分有趣。

这些造型奇异的人面鱼纹有着怎样的含义呢?

半坡遗址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还有水草丰富的沼泽,适合鱼类和各种动物生存。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渔具,如骨制的鱼钩、鱼叉等,说明当时的渔业比较发达,鱼在半坡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半坡人的食物来源之一。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绘制的人面、鱼及渔网可以被看作是当时半坡人生活的写照。

国宝档案

人面鱼纹彩陶盆

年代: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材质:

尺寸数据: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

发现地: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原始社会,不同地域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崇拜,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腾。在远古传说中,鱼是沟通天地和生死的使者,既可以入水,也可以在天上遨游,有能让人复生的神奇功能。这个人鱼合体的纹饰,很可能代表着鱼神,是半坡人崇拜的图腾。也有专家认为,这个纹饰象征着鱼神附在巫师身上,在举行宗教仪式。随着考古学家研究的深入,我们也许会听到更多有趣的说法吧。

但可以确定的是,从古到今,鱼一直都有祥瑞的寓意,孔子就给自己唯一的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在汉字当中,“鱼”又和“余”谐音,每逢春节来临,大家会相互祝福“年年有鱼(余)”,企盼新的一年丰收富裕。你看,鱼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至今还留存于我们的生活里。

文博小课堂

陶器

陶器是指以泥土为原料,经成型、干燥、焙烧制成的器皿,主要作为生活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早期先民多采用手制和模制的方法制陶。古代有“神农耕而作陶”的记载,表明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彩陶

彩陶是中国史前极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品。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史前彩陶的繁荣时期,也有学者称其为“彩陶时代”。这个时代最著名的仰韶文化大体可分为半坡期、庙底沟期、西王村期三个发展阶段。西安半坡遗址的彩陶以黑彩为主,有鱼纹、人面纹等。河南庙底沟遗址的彩陶除了黑彩之外,还出现了红彩、白衣彩陶等。山西西王村遗址的彩陶以红彩为主。

延伸阅读

《山海经》里的鱼神话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神奇的故事:远古时期有一条奇怪的鱼,身体一半干枯,名叫鱼妇。据说,鱼妇是颛(zhuān)顼(xū)大帝死后复生的化身。颛顼死后,大风从北方吹来,泉水被风从地下吹了出来,在此时有条蛇化身为鱼,死去的颛顼随即附着在鱼身上,得以重生。这条鱼就是鱼妇。有人说,古代神话中鱼有重生的能力,半坡人把人和鱼画在一起,就是在祈愿死后可以像鱼一样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