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麽仪式与布洛陀经诗
壮族麽教对布洛陀神话的保存起到了关键作用。因麽教经文中奉布洛陀为主神,故其经诗又被学界称为“布洛陀经诗”。使用“经诗”一词,突出的是其作为麽教经文的性质。布洛陀经诗经过世代布麽的整理与加工,出现了较为固定的方块壮字韵文手抄本。布麽在各类麽仪式上吟诵和展示布洛陀经诗抄本,以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权威。布麽吟诵布洛陀经诗的麽教仪式活动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1.大型仪式
壮族民间大型仪式中布麽所吟唱的布洛陀经诗整合了丰富的布洛陀神话内容。这些仪式以区域性的群体发起,如红水河中上游地区的祭祖、右江流域的扫寨、广西田阳敢壮山的“春祭布洛陀”、玉凤镇祭祀布洛陀岩石画像以及云南文山村寨祭祀布洛陀树等仪式活动。
红水河中、上游的广西巴马、大化、东兰和天峨等县的布麽,多持有命名如《占杀牛祭祖宗唱》《占杀牛祭祖宗》[29]之类的布洛陀经诗抄本,其内容赞颂始祖布洛陀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及为民排忧解难等功绩,追忆族群的历史和先祖的功劳,说明杀牛祭祖宗仪式的来源,确证布洛陀的神圣和权威。“杀牛祭祖宗”仪式几十年前还很盛行,祭仪间隔一般为两到三年,时间一般都在除夕之夜或秋收之后。人口多的家庭可年年独自举行,人口少的地方则整个村寨或同姓宗族一起举办。仪式往往以请当地最有名望的布麽主持。2015年,本人多次与巴马县吉屯的布麽HYD访谈,他说每年秋收之后的“安祖宗”(Raeuj Fangz Ranz)是最隆重的布洛陀仪式,需要准备猪、牛、羊、鸡、鸭、鱼等大小三牲进行祭祀,一般仪式时间为三至七天。因为所需贡品的花费高,仪式多以家族为单位。而现在,由于举办仪式复杂、费用高,加上农村人员流动大,已基本没人来请布麽举办这类大型祭祀仪式。
右江流域的“扫寨”(村祭)活动间隔为三到七年不等。布麽在仪式上也唱诵布洛陀经诗,内容侧重讲述天地起源、万物与社会的形成,教人们铭记布洛陀创造发明万物之恩,谨记布洛陀的教导及维持壮族社会的繁荣。在田阳一带,扫寨活动一般选在农历十月初十或春节期间举行,大祭(cax)历时七天。小祭一般历时三至五天。祭祀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庆祝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祈祷来年更比今年好;另一种是如果过去一年村里灾祸不断、六畜不兴、庄稼收成差,则需要清扫晦气,迎接新的一年。

巴马布麽HYD用于“安祖宗”仪式的麽经手抄本
2006年11月28—29日,笔者参加了田阳县东江村的村祭仪式。适逢今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村寨集体出资延请布麽HDJ(男,1941年生)和道公班子一起到村中扫寨,以祈求来年村寨的平安和好收成。整个仪式过程,道公班的人员唱颂道教经文《遣瘟疫科》等,HDJ则负责进入每一户人家以清水、火焰“扫除晦气”。HR在道公唱颂道教经文结束后唱诵布洛陀经诗,经诗的内容以布洛陀如何造天地、造万物为主。本人在2006年1月18日采访布麽ZTY(男,1946年生)时,他也回忆了以前参与扫寨活动的情形:扫寨时,道公以团队形式行动,既要诵经,又要在村中各户驱邪,踩花灯,放河灯和小船引走邪祟;布麽多以个人为主,另设神坛,诵布洛陀经诗来陈述布洛陀的神奇伟大,描绘他如何创造世界的万物,教人们学会驯养动物,教人们如何迈向文明。
广西田阳县在敢壮山上修复了供奉布洛陀神像的祖公祠与供奉姆洛甲神像的姆娘岩,每年在布洛陀生日期间定期举行祭祀。祭祀仪式从农历二月十九开始,先把祖公布洛陀和姆娘姆洛甲请来入座,从二月十九烧香供奉直到三月初七。到了农历三月初七那天,布麽还要主持祭祀仪式,燃香念诵经诗,恭请布洛陀等诸神降临,并举行民间开对山歌的仪式。活动到三月初九结束,历时20天。田阳方圆数十里各村屯的民众都前来祭祀及参加各类活动。仪式活动中,布麽会引导各地民众依次献上供品,普通民众上祭时诵唱“上祭歌”,民间女巫上祭时唱“十拜歌”等。这些祭词结合了布洛陀在田阳县不同地区造物的神话,表达了民众对布洛陀的感激与爱戴之情。如那贯屯上祭品时,唱词是这样的:“从前祖公创建那贯屯/祖公祖婆首先造村/今天来朝拜祖公/今天有猪羊来祭祖公/有心给祖公吃……今天那贯屯供奉祖公/祖公发明戽水上坡田/旱田也可以种水稻/都是祖公祖婆他们发明”;如那务屯上供时是这么唱的:“今天那务屯最早养猪/祖公祖婆来发明/今天来朝拜祖公/我们抬烧猪来祭祖公……”[30]在田阳县玉凤镇亭怀屯,壮族人民恢复了在大年初四至初六祭祀布洛陀、姆洛甲岩石上天然画像的传统,并由当地布麽QAY(男,1952年生)念诵他抄写的布洛陀经诗的全部内容。该经诗除了讲述天地起源、万物形成的过程,还讲述汉王与祖王斗争、王曹故事等。
2012年年初,笔者曾到河池市天峨县纳洞村调查当地的蚂节习俗,布麽XBY(男,1941年生)老人家说,他在祭祀神树“者”[31]的时候会请布洛陀来施神力相助,布麽就是布洛陀的代言人。在每年正月纳洞村集体祭祀神树的时候,他都要念诵布洛陀经诗,请布洛陀保佑全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布麽XBY所念诵的布洛陀经诗主要是创世神话的内容。
云南省文山州的马关、广南、西畴、富宁等地区壮族民间至今也举行有不少祭祀布洛陀的集体活动。如马关县仁和镇阿峨新寨东南面有布洛陀山,山顶上有四棵古椎栗树,其中有一颗树干胸径超过一米、树高约20米的栗树被称为“美洛陀”,即布洛陀神树,当地村民每年都要到山上举行祭祀神树的活动。届时布麽还要看鸡卜卦,以确定来年村寨的命运、收成好坏等。[32]文山广南那洒镇贵马村的布麽LZG说,他们在每年农历三月的属龙日祭祀当地布洛陀树,又称为“龙树”[33],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仪式上所唱的布洛陀经诗,分别讲述了天地起源、种子的起源、水的出现、坡的出现、箱子中动物和人类的出现、性别的出现。
2.以个体或小家庭为主的小型仪式
一个布麽能呤诵的布洛陀经诗内容往往分为若干章节,这些章节互相关联,又独立成篇。在小型仪式上,布麽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取相关篇章来念诵。这些仪式包括为长者补粮、为幼童招生魂、为逝者赎亡魂、为新房安龙、招谷魂、赎牛魂、祭灶等,篇章内容因仪式而各异。如祈求布洛陀护佑耕牛或牛突然生病时,布麽就会选择“赎牛魂”的篇章来演述,赎回牛魂内容叙述的多是布洛陀造牛的生动过程。
2006年11月14日,笔者采访了田阳县坡洪镇的LWG老人家。他虽然不是布麽,但曾向布麽学习过如何做法事。他叙述了布麽在坡洪镇天安村里举行“赎牛魂”仪式的过程:三年前的农历四月初八(壮族的牛魂节),天安村里有牛的家庭集体出资,延请布麽作法事保佑耕牛平安健康、不生病遭瘟。仪式当日,布麽选一处牛棚,设香案,唱布洛陀经诗中的“赎牛魂”篇章,并不时将牛绳放到香火上缭绕,将牛魂牵回。仪式结束时,布麽用新鲜的柚子叶蘸清水,象征性地为每家的牛棚除秽、给耕牛喂食。仪式之后,还要用白纸剪出与参与仪式户数相等的小纸人,纸人上写下各家户主的名字,放入大的簸箕。布麽再用红纸剪一只牛,放入簸箕,用搅动内的纸人和纸牛,直到有一个纸人和纸牛粘上纸幡。据老先生解释,纸牛代表了布洛陀的牛,粘上纸幡的纸人写着哪户人家的名字,代表了布洛陀选择了哪户人家,将牛送给了他们,这也暗示着今年内这户人家的耕牛必定最健康、繁殖最好、耕田更多。被选中的人家高兴万分,另外举行庆祝活动,摆宴席延请布麽、亲朋好友到家中聚餐。被选中的这户人家,他的纸牛、纸人都要放到祖宗牌位旁边一起供奉。
布洛陀经诗“赎谷魂”篇在与水稻有关的各种仪式之中吟诵。如谷魂失散时,水稻“有穗没有粒/畲地谷花死/水稻含苞死/稻田里断穗”,只有按布洛陀、麽渌甲的指示,“你去搭神龛/你去安神龛赎魂/接谷魂就回/接秧魂就成”,才能“畲地谷又生长/水田稻谷又饱满/王又有余粮/王又剩粮食/吃鱼不吃头/吃米不看米桶”[34],五谷丰登,衣食无忧。《赎稻谷魂麽经》[35]抄本曾提及“神农三仓谷法”,即“糯米在脑,粳米在两奶,黏米在女阴”的说法,以女体模拟谷魂,将带有鲜明女性特征的部位视为谷魂之居所,认为“收魂是新夫(妇)相见,神农子是杂粮,神农孙是棉花芝麻也”。“收魂禾合回家入库法”中,收谷魂时以三碗白米祷祝,想象其为女人生产血落田里,将其收回家中,为“收回田地土稼”。“神(农)三栏粪(身)法”即将盛乳水、盐碟、酒肉之竹篮,想象为身上之上、中、下丹田,到下丹田处取魂。取魂时,将三根谷穗、两个竹篮挂在祭亭两边,即“为两奶养田禾”,仪式结束后取下其中一篮和龟符一起挂进仓楼,即“拿收稻魂入库”。从其过程可以观察到,布麽“收谷魂”的仪式其根源来自交感巫术,通过意念性的原始类比思维以及神圣的演绎和表述,将谷魂收回,达到丰收增产的目的。
田阳县琴华乡的老布麽ZSC先生,为亡者“赎魂”时要唱诵其手抄本经文《麽汉皇》,抄本讲述了汉王与祖王两兄弟相争之事,最后汉王上天统治天界,掌管人的亡魂,故此要在赎魂时候唱诵此经文,向汉王、布洛陀祷告,请亡灵归宗。有的地方只有在为意外死亡之人“赎魂”时才唱诵有关汉王与祖王的经诗内容。布麽的助手LWG曾叙述了2006年布麽为车祸逝者“解凶死”做法事的过程。当时逝者的尸体被停放在村口之外,不能抬进村里。逝者亲属为其搭棚守灵,请布麽来禳除导致车祸的冤怪,为逝者送葬。布麽来了之后,焚香请布洛陀护佑法事,唱“麽汉王与祖王”的经诗篇章。唱完之后,在逝者家中举行“割断冤藤”的小仪式。“割断冤藤”即表示要切断导致逝者死亡的冤怪,让它不要缠上家里的其他人,引发更多惨剧。布麽从家里火塘将藤条铺至屋外某处,用小刀将藤条砍断为约一寸长的若干小段,口中念念有词:“鬼怪断去!鬼怪断去!”之后,亲属还要“过火海”。布麽让人在逝者停尸之处挖好一条浅沟,将燃烧的木炭放入其中,这就是“火海”了。布麽带领逝者的亲属穿过火海,男性亲属将之前砍断的藤条都丢进火里。同时,还要准备一条小狗,走过火海后将狗头一刀砍下。狗头要拿到离村寨很远的地方去埋好,盖上簸箕,插上木剑以示镇压、埋葬邪秽之物。之后,才能择地将逝者埋葬。[36]在壮族民间,遇到此类不吉之事必做此类法事,否则,殇死者的家属总会心有余悸,惴惴不安。日后遇到其他不顺利的事或者殇亡事件,必定会将之归结到“未作法事”这个原因上来。
有的布麽在每年腊月二十八的夜晚供奉布洛陀和祖师爷,祈求他们保佑自己法事成功,年年顺利。而在这一年遇上灾难或不顺之事的家庭也会请布麽在家中祭祀布洛陀,祈求他消灾去难,带来福气。
在特定目的的仪式上也有相应内容的麽经可以使用。如修复兄弟关系吟诵讲述“汉王和祖王”兄弟相争的经诗;解决婆媳闹矛盾就唱“解婆媳冤”;赎救因难产而死的妇女之魂或解妇女难产命运的仪式就选择吟诵“麽血塘”等。这些仪式多以“禳灾祈福”为目的,通过念诵经文解除灾祸并迎接新瑞。
红水河流域的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纳洞村仍有布麽活动的身影。布麽XBY老人说,除了春季祭祀神树仪式中祈请布洛陀外,平时多是在赎魂仪式上请布洛陀现身帮助。当某些人因故失魂落魄之时,就要请布洛陀来指点布麽找回其魂魄,据老人家说每次都颇为奏效。此外,还有节庆上为牛、马等六畜以及稻谷赎魂等仪式,也要请来布洛陀,以祈求平安和丰收。[37]
云南壮族侬人支系《摩荷泰》也是超度亡灵的麽经,叙述布洛陀创造万物、送亡灵等内容。如其中的《杀牲篇》说,为挽救逝者垂危的生命,人们大量杀牲,布麽为逝者叫魂,并祭家鬼、鳄鬼、风鬼、社鬼、庙鬼等。[38]但无奈的是,人还是离开了人世。人死了以后,子女要请布麽来为亡灵超度,送走他的灵魂。如《请麽公》篇章中陈述:“布麽的家在街上/大布麽住在寨子中间/布麽院子里满是碎铁/布麽大房里都是炭渣……马驮咱们布麽的书/船装着布麽的担子/带着布麽的金魂。”[39]笔者曾跟随麻栗坡的老布麽ZTH,亲历他所主持的赎魂仪式。仪式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念诵麽经《麽荷泰》。除了为亡者赎魂,文山州的布麽也在补粮、招生魂等仪式中请布洛陀保佑。据文山州广南县贵马村布麽介绍,原先村民外出打仗、远行时都要在布洛陀的树下打卦问吉凶,向布洛陀祈求护佑和胜利。如今,人们外出做生意、求学、走亲戚等,也会去向布洛陀祈求顺利。布洛陀甚至能“指点”破解盗窃案件。[40]
3.布洛陀经诗与口传布洛陀神话的异同
布洛陀神话传承有韵文与散文两种形式,并有书写与口传传承两类途径,前者以布洛陀经诗为主,后者以口传布洛陀散体神话为主。布洛陀经诗又有“布洛陀史诗”“布洛陀神话史诗”(段宝林,2006)之称。使用“史诗”一词,突出的是它对以创世内容为主的早期韵文叙事的传承,这是壮族民间口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布洛陀经诗以创世为主,兼有早期英雄史诗的篇章,还杂糅了许多与麽教教义相关的内容,故近年来学者倾向于把它定位为“复合型史诗”(朝戈金,2012)。布洛陀经诗以方块壮字写就,以五言为主,布洛陀神话内容在经诗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编,与散体、口传的布洛陀神话在内容上有一定差异,被植入了更多的宗教色彩。
布洛陀经诗与布洛陀散体(口传)神话在内容有交错,也有差异。由于布洛陀经诗与麽教神祇信仰体系密切相关,经诗中不但保存了关于布洛陀的神话内容,还添加了关于多位神祇的叙述,如关于汉王与祖王、王曹、水神图额、吝(童岗)等神与人的丰富活动,有的在民间口传叙事中并不常见。
布麽常奉汉王与祖王为麽教中的重要神祇,如前所述,在为逝者赎魂、消除兄弟相争等灾祸时布麽常吟诵“汉王与祖王”的篇章。该篇章说,汉王父亲娶来后母,后母带来祖王,从此,汉王被欺负受虐待。分家时,祖王抢要好塘好田,抢要大水牛;祖王处处抢好处、占好处,排挤汉王。两兄弟吵架,汉王拗不过祖王,两兄弟结冤仇。雷王、图额救汉王上天,让他跟雷王管天上。汉王让天大旱三年,四年不下雨,但祖王有泉水灌田;汉王派野猪和熊来掘水车咬禾苗,祖王养猎狗咬死野猪和熊;汉王放老鼠来咬禾根,放尖嘴鸟来叮谷穗,祖王用竹笼铁套来套鼠鸟;汉王放三百只蚜虫、七百只螟虫来啃禾穗,祖王用弓箭来射杀。汉王画鬼符妖惑祖王的儿子,放三股大水来淹,祖王用三十头猪、六十只鸡做祭祀敬鬼神化解。最后,汉王造七月太阳火辣辣,八月稻谷变灰黑,九月稻谷掉落地,造疾病源源不断,祖王杀完母猪母鸡祭神,妻儿病还是不好,去打野猪来祭、抓熊仔来杀也没用,这回祖王才知道跟兄弟结怨招致了灾祸,于是请乌鸦上天去喊,请鹞鹰上天去求,答应退还给汉王名分,退还塘田祖屋财产。最后,仙王放布洛陀下来化解兄弟冤家。[41]
“吝葬母”“童岗葬母”等经文则多吟诵于母亲的葬礼之上,既教育后人要孝顺母亲,又解释了丧葬习俗的来源,说明人类如何开始孝敬父母、举办丧葬祭祀的种种仪规。“吝葬母”中说到,从前鸟死鸟吃毛,人死人吃肉。吝去山坡放牛,见母牛生仔不出,前滚后翻,吝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说水牛生仔没什么,母亲生吝苦难多,牛仔头部尖,一下就生出,人仔头是圆,生三天四夜。吝记在心里,上山找坚树,攀崖找硬木,砍来做成三副棺,到母亲去世那天,吝抱母尸放入棺,葬下地坑。众人得知吝母去世,就提着酸醋、带着簸箕涌进吝家想吃人肉。吝祷问布洛陀、麽渌甲,用水牛肉代替母亲肉给众人吃。众人抹嘴回去了,但有两个恶鬼还赖着不走。吝请教布洛陀,用大的公铜鼓和火红的铜鼓来敲打,饿鬼才逃跑。吝在为母守孝期间,头发乱不得梳,不得敲铜鼓,不得戴手镯耳环,不得喝酒吃肉,不得下地锄草,不得下田耕种。直到守孝期满,请布麽来举行脱孝仪式,烧掉孝巾、孝物,才恢复正常生活,样样才顺利。[42]
王曹则被认为是水神图额的孩子。广西百色市百兰乡那伏村的麽经抄本中记录了图额与世间女子的恋爱故事,并说明了要祭祀王曹的原因。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当地有一对夫妇生有九女,先后“卖”(即嫁)出八女获重金。小女心灵手巧,父亲要强嫁她“吃银子”。小女不从,独自逃到野外哀叹怨命。她看见沟里的鲭鱼自由嬉戏而十分羡慕,很想要鱼儿做丈夫。那鲭鱼于是变成一个小伙子上岸,向小女要了定情物“七梳巾”,小女约他每天晚上爬上栏房来相会,后被父母发现。小伙子为此告辞:我是沟里的图额,海里的龙,我要回去了。小女说,我身上已怀有“额仔”,你要回海里也得嘱咐一些话。小伙子说,若生个男孩,就让他来做“大王曹”。我的弓箭留在烘篮碗柜上,就让儿子来承接吧。
王曹出生后逐渐长大,因没有父亲,受外家歧视,遭人们欺凌。他与郎章去打猎,王曹先射死野兽,郎章却不分给他兽肉,骂他是无父的野仔,死了也无人来认。王曹把这事告诉母亲。母亲气愤地说:哪样的野兽没有皮?哪个孩子没有父亲?告诉他,你父亲就在泉边,你就拿父亲留下的弓箭到泉口去射便会相认。王曹遵嘱行事,射中父王的案台。父王认出是自己留给儿子的箭,便用手杖击水为他开路。父子终于相会。王曹向父亲诉说不幸遭遇,要父亲为之报仇。于是父王放出上万兵马,把象皮战旗授给王曹。开战不几天,王曹便掠得数十头牛马,连破州城杀死郎章。他还要杀外公外婆,人们劝告不能忘恩亏待外家,王曹才收兵往后撤退。
官府传闻王曹杀伐勇猛,便下令调遣他去攻打外地官府。临行前,王曹照例杀鸡占鸡骨卜,占得个凶兆卦象,但王曹硬是要出征。母亲急忙劝告,卜得凶卦要多加小心,“下河别下到深处,打仗别往前面冲”。王曹说:“下河不下到深处,怎样抓得鱼来送酒?打仗不冲到前面,怎样割得人头来送官府?”接着在征途中,又出现了各种不祥之兆,王曹仍继续一路攻打州城。后来在与蛮人的恶战中,王曹突然拔不出刀,被蛮人砍杀在城墙脚下。王曹死后成了鬼府中的守水狱之王。那些遭刀枪杀害的亡魂都归他统管,他们又返来妖惑别的人,致使主家屡遭殃祸。经祷诵祈问,祖神布洛陀和麽渌甲才道明了个中的缘由。[43]
经诗中布洛陀主要以麽教祖神的身份出现,他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功绩也用于强化他在麽教中的地位。这是麽教改造布洛陀神话的必然结果。在开天辟地部分,布洛陀经诗不少版本都对神话进行了删减,有的仅在诗句中留下零碎的片断。文本开头往往以“三界三王置,四界四王造”高度凝练创世过程。以诗歌形式叙述创世过程,具体情节也只能多是跳跃和零散的,跨度比较大,缺乏连贯性,不像散体口传神话那样具有叙事的表面逻辑。如《麽请布洛陀》经文中是如此描述天地形成的:“造两只大蜾蜂,造两只蜣螂,蜾蜂会啃树干,蜣螂会啃枝茎,”“咬三个月叽喳,咬七个月叽叽,石头才裂咔啦,像贝盖虚开,”“破石头为两边,劈石头为两块,一块往上升,造成天装雷王,造成云相连,造成天和地,造成星星紧密,造成雷公怪样,一片往下落,造成下界装图额,图额造码头、造河沟,九头龙造泉水,感路王造道路。”[44]这样的语句,保存了神话的主要内容,有时候省略了主语,有时候被迫忽略人物的个性特征。有时候为了遣词造句的需要,经文将天地开辟与造物等情节交错叙述,影响了神话情节的表达。
从手抄本总体上来看,布洛陀经诗将布洛陀神话中造万物的内容进行了较有条理、有层次的编排,从造人、造火、寻水、造皇帝土司、造文字历书到寻稻谷、造牛、造猪、造鸡鸭鹅、造鱼等,虽然各个版本所造之物不尽相同,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但经诗往往设立单独的章节来叙述这些内容,脉络较为分明。这些篇章表达了对生活生产各类物质灵魂的崇敬,通过叙述这些物质产生的经过,强调只有通过赎魂仪式才能使物质灵魂回归、重新兴盛。这样,麽教赎魂经文融会了布洛陀造万物的神话内容,以此来配合赎魂仪式的操作。如寻稻谷的神话内容在经诗中常常被命名为《赎谷魂》,布麽吟唱以寻稻谷神话内容为主的经文,收回失散的谷魂,从此主家五谷丰登。这种模式在造万物章节里十分普遍,是麽教利用和改造布洛陀神话的惯用之法。布洛陀造麽和禳解法规则的内容使麽教神职人员进一步提高本教及经书地位,使人心存敬畏。
布洛陀散体神话和布洛陀韵体经诗差别比较大的是关于布洛陀制定各种秩序等具体内容。如布洛陀散体口传神话偏向于叙述布洛陀对自然关系的安排,如为世间的动植物制定规则,以此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布洛陀规定了天地间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行踪,给它们安名定姓,运用各种法则让世间万物和平共处、秩序井然。他规定,草木不能乱走动,禾苗的叶子不能长得太茂盛,不能光长叶不抽穗,叶子之间不许窃窃私语;猪不能生独仔;狗不能生六七个仔;女人不能在娘家生孩子;蛇不能横躺大路,也不能爬到人住的地方去;鸡鸭不能一次屙两个蛋;母鸡不能啼夜,也不能到别的鸡窝里孵蛋;鹅不能长猫毛;龙不能滚猪槽;老虎一胎只能生一个崽,不能到田里糟蹋禾苗;牛不能拱主人;狗不能坐板凳;鸡不能和鸭相配;黄牛不能和马相猥,也不能和水牛交欢;母牛一年只许发一次情;兔子可以四十天生一窝。由于布洛陀的一时疏忽,人类的交欢就没有时间的规定。布洛陀的这些规定,谁要是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神话里还有很多对这些规定的具体解释,比如老虎问一窝能生几个崽?布洛陀答:“十个”。老虎回去,一路走一路数:“一窝十个、十窝一百个……”黄猄从山崖上跳下来,老虎吓一跳,忘了数目,再去问布洛陀。布洛陀生气地回答:“一窝一个。”从此老虎一窝生一个崽。它怨恨黄猄,见了就扑。[45]
布洛陀经诗主要表现了对家庭成员关系的调理、对社会伦理关系的维护。其叙述的主要模式是家庭关系不和而引来殃怪、招致祸害,唯有布麽进行禳解仪式,梳理关系、调解争斗,才能驱妖除怪,恢复良好家庭关系,以达家庭兴旺。此外,也有对人与神、人与自然界等关系的梳理。这些梳理的程序与前面的赎魂仪式一样,都和麽教紧密关联,配合布麽的活动仪式而进行。经诗中制定秩序的神话内容相对少一些,而是主要通过诗句来歌颂布洛陀身为麽教主神扶困济难、好善乐施,缺乏完整的情节。如经诗中唱道:“哪个人家缺儿缺孙,请祖公(布洛陀)来到就有,哪个人家缺银缺钱,请祖公来便有余,哪个人家有病有疾,请祖公到来就好,哪个人家出事出灾,请祖公到来便散。”[46]然而散体神话中的布洛陀就像住在隔壁慈祥和蔼的老爷爷,只要有不懂之处,人们就会跑去向他请教,请他帮助解决。布洛陀常常运用他的智慧帮助壮族先民,教给他们各种技能,而不是通过麽教的法力来取胜。
经诗中还有麽诵长寿等各类祝愿词,表达主家做麽的心愿和目的。如祈愿主家人长寿时,“三界内主人长寿,四界内主家长寿,长寿像长乌桦树的地方,长寿像长松树的山坡……长寿像梨树那样安稳,长寿像泉口的泥沙,长寿像水田边的常青树,长寿像山坳岩洞下的水潭……”[47]这些都是期望借麽教法力造福自身的仪式性祝愿词,在布洛陀口述散体神话中就没有出现。
作为麽教经典,经诗中还记录了大量描绘麽事仪式具体过程的唱词。如《九狼叭》这一部经诗中,就有《祝愿词》《敬三杯酒》《麽砍冤怪篇章》《用鸡送殃怪出门》《送衣筐入内房》等篇章,配合布麽为布洛陀敬献酒、主家子孙为祖先和长辈敬酒、布麽用刀砍断冤怪、献鸡、送衣筐到内房等程序,是麽教活动的内容,与布洛陀口述散体神话差别较大。
综上所述,布洛陀经诗既大幅度地保留、整合了布洛陀口述散体神话,以韵体的形式出现,又附着了大量麽教活动的内容,呈现出浓厚的麽教色彩,成为布洛陀神话传播的新形式。祭师和巫师在演唱和记录布洛陀经诗等过程中为其整理加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布洛陀经诗从古朴、简短的短歌发展成为今日的鸿篇巨制,融进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努力。可以想见,在经诗的产生和初级阶段,他们把片断的和零散的祭词、咒语、远古歌谣和神话等进行连接、合并,逐渐形成篇幅越来越长、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系统的经诗。今天我们看到的众多布洛陀经诗抄本,就是历代壮族祭师和巫师记录、整理和传承的结晶。他们的工作使经诗的语言更加纯熟,内容更系统、完整,包涵的社会内容更加广泛。关于神话与史诗孰先孰后的争论至今悬而未决,但无论如何,通过各种仪式上吟诵经诗,布洛陀作为麽教主神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立。作为散体神话中一位“智慧出众的人”,他在经诗中的地位俨然更神圣,更为宗教化。在古代社会,布洛陀经诗既是壮族人民的百科全书,也是增强麽教在社会中权威的有效途径。人们往往在聆听布麽演唱经诗时获得了各种生产生活知识,以经诗叙述的仪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布洛陀经诗使用方块壮字书写,使口耳相传的壮族先民智慧与思想穿越时空变得触手可及。方块壮字的出现,是高度熟悉壮族传统文化并掌握汉字的民族文化精英人物的特殊贡献,但由于方块壮字字形的多样与含义的晦涩,影响了壮族史诗的跨区域传播与交流。根据笔者的考察,仍以口耳相传方式活跃在民间的布洛陀经诗,其与手抄本一样,多在赎魂、解冤、丧葬等仪式场景下被吟诵,仪式有一、三、五、七天等长短不同,所吟诵的经诗长度却不会超过数千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一至八卷)》(2003)中所收录的29个手抄本,虽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但诗行并没有形成突破性的大规模,如卷一中收录的三个抄本,分别有616诗行1232句、1040诗行2080句、756诗行1512句,没有发展为鸿篇巨制。在这种情形下,小范围内的经诗手抄本相同词句较多,而大区域内相同词句则较少,各地经诗内容有重合却难以进一步融会。在某处的大型仪式上,一部经诗要“三顺三逆”,即从头到尾念三遍,又从尾到头念三遍。[48]这虽然体现了麽信仰中对经文的重视,但也可看出经诗已高度书面化,由于多种原因而难以突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