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荀子》与《易·文言》之比较
荀子为传经之儒,他与《诗》、《书》、《礼》、《乐》、《春秋》的关系,经前人与时贤考释,都已略见端倪。然而,他与《周易》的关系仍扑朔迷离,其论《易》、用《易》、阐《易》、传《易》之功,尚未得到彰扬。
荀子,自刘向起就被称为“善为易者”。汪中的《荀卿子通论》和胡元仪的《荀卿别传》在彰显荀子传授《毛诗》、《鲁诗》、《韩诗》、《春秋三传》及《礼》之功后,都曾致力于考证荀子与《周易》的关系,然除重申刘向的结论外,于实证上并无多大进展。研究荀子与《周易》关系的困难,首先来自《荀子》本身。全书明显地论《易》仅一次,引《易》仅三次,分别见诸《非相》和《大略》。这与全书引《诗》八十余次,引《书》二十余次,礼字三百六十五见,于《乐》有专论,于《春秋》有评析,形成很大反差。特别是他置《易》于五经之外,称经不称《易》,再加上他的“非占反卜”的立场十分鲜明,这更在他与《易》的关系上罩上了迷雾。
荀子果真是“善为易者”邪?我带着这个问题反复阅读了《荀子》,发现荀子与《周易》特别是《易大传》的关系十分密切。原来,荀子用《易》之法,除了直引其文外,还有综合镕铸、推演范畴命题、运用思维方式等法。限于篇幅,现仅就《荀子》与《易·文言》的关系比照如下,以略见两者关系的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