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勇心解《三国演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毛氏父子定乾坤

学界一般认为,到了元末明初,一位漂泊江湖的底层文人罗贯中在上千年的大众文化沉淀的基础上[2],特别是在宋元话本、杂剧影响的基础上,加以剪裁编排,重新创造,最终写定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十回本。罗贯中这个版本我们现在一般看不到,到书店、网上去买一般也买不到,只有专门研究小说的人还会把它找回来仔细看一看。现在最通行的版本出现在明末清初,也就是这本书流行了二百多年以后,由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家、文学批评家毛宗岗(1632—1709年)和他父亲毛纶整理、批评以后的版本。

毛氏父子做了哪些工作呢?第一项,他们把原来的二百四十回每两回并成一回,重写了对仗比较工整的回目,使全书节奏更加紧凑;第二项,把书名去掉了“通俗”二字,改成了《三国志演义》;第三项,他们对罗本的文字、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修改,并加上了水平不错的评点,从而在总体上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质。这一点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详细谈谈。

第一个例子,我们都很熟悉通行本《三国志演义》的开头,那就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结束后有一句著名的开场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后就进入了历史叙述。这个开头不是罗贯中写的,而是毛宗岗改的。那首《临江仙》是明代中期的大才子杨慎所作,被毛宗岗移用到这里的[3]

那么罗贯中原来的开头是怎么写的呢?他上来就是一段史实:

后汉桓帝崩,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朝廷有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相辅佐。至秋九月,中涓曹节、王甫弄权,窦武、陈蕃预谋诛之,机谋不密,反被曹节王甫所害,中涓自此得权。

这样写也不是不好,比较朴素刚健,但确实在深化主题方面少了一些东西。现在毛宗岗加上杨慎的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再加上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的纵深感一下就出来了,小说的艺术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处我们觉得改得很棒,令人拍案叫绝。

顺带一说。我们现在看通行本第八十七回出现了关羽的第三个儿子,叫作关索,但关索只出现了这一次,后来再也没有被提到过,堪称来无影去无踪,成为大家很好奇的一个谜团。其实关索的事迹在民间是有很多记载的。1967年,上海嘉定县出土了一部明代成化年间的说唱词话《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四种》,对关索事迹讲得非常详细。这本书中写道: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刘备说关、张二人有家小,“恐有回心”。于是关羽、张飞商量:“咱俩把家里人都杀了吧!”但杀自己家人实在下不去手,俩人约好,你杀我家的人,我杀你家的人。这样,张飞赶到山西蒲州解良县,杀了关家大小十八口,但怀胎三月的关夫人胡氏逃脱了魔掌,后来生下的孩子就是关索。关索七岁时走失,被索员外收养,九岁随花月先生上山学道,所以又叫“花关索”,一身好武艺,闯荡江湖,又回头找到关羽,父子相认。

这样的情节我们也不难辨认,像这种“起事”前杀掉自己家人的行径实在是太没有天理人情了,不用说是正面人物的关羽、张飞,就是穷凶极恶的强盗一般也不会这么做。显然,这对塑造正面形象不是一般不利,而是极其不利。类似的桥段当然要删掉,于是就成了现在这样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情况。但关索这个人物在民间影响还是很大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了一个开封人李宝,善角抵,人号为“小关索”;还有一个岳飞同事的军官李宝,号“赛关索”。南宋许多相扑艺人也爱自号“关索”,周密《武林旧事》就记有“张关索”“赛关索”“严关索”“小关索”四人。最为我们熟悉的还是《水浒传》三十六天罡之一有一位“病关索杨雄”,“病”是形容他面色蜡黄,“关索”则是说他武艺高强、身体壮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