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发展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讲话中,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他在讲话中说到: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1]

我们学习习近平主席这“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就被这个“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所激励。讲话中,习主席从古丝路的起点、他的家乡陕西讲到要用“创新的合作模式”来“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对人类发展意义深远的新丝绸之路。我们就强烈地想要系统地写写古丝绸之路一条条道路的文明交往史和这条运转两千年造福人类的丝绸之路发展至今的历史,把古丝路友好交往的合作精神更好地继承发扬光大。

另外,出版本书,也与我们读到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先生写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参见中译本浙江大学出版社,1916年版)这部西方观点的《丝绸之路》有关。弗兰科潘先生这部书,2016年在我国翻译出版,正当国内对习近平主席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两年后的研究丝绸之路热潮中,所以这本《丝绸之路》这两年在中国各大书店都能看到,颇享盛誉。

但是我们注意到,从该书论述的内容看,主要是一部描写西方各国在丝绸之路上扩张、争夺的帝国兴衰史,而且这部《丝绸之路》开篇第一章强调述说的观点就是“丝绸之路的诞生”和“人类文明伊始之地”是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这片美索不达米亚冲积平原”,认为这里的“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就将势力延伸到爱琴海,征服埃及后,一路向东直抵喜马拉雅山脚”。然后,作者就在许多贴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标题之下,大写从波斯、亚历山大、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古老帝国到大英帝国以至希特勒德国从这东西大通道西段频频东侵的兴衰扩张史事,最后落笔于美国扩张到中东伊朗这西段丝路的起源地,显然人们都能看出这是一部描写起源于东西大通道西段史事的书,而不是真正论述联合国提倡的反映留下大量世界文化遗产的丝绸之路著作。比如最典型的是它的第十九章“小麦之路”,写的内容竟然与丝绸之路毫无关系,而且全章仅有三句话提到小麦,因为整章写的只是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因缺乏军粮而想向斯大林购买小麦的事。所以,笔者在本书中专门写了一节西亚的小麦是如何、从何时经过河西走廊的丝路黄金道传到东方,以及中国人怎样把小麦发展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历程,即丝绸之路上真正的小麦之路的历史。同时,也引发我们想到,中国学者如果能用东方丝绸之路的真实而丰富的史事、众多的丝绸之路出土文物等实证性资料以及另一种东方特色的视角来释道丝绸之路,岂非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东西方学术对话?这样,我们决定出版本书这部东方特色的《丝绸之路发展史》,以期东西结合,留下丝绸之路更完美的真实,促成东西方学者以不同视角和不尽相同的丝绸之路历史资料,进行学术互补和友善的学术对话。特别是作为丝绸之路源头地的中国学者,近年还没有出版能与《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对应的东段丝绸之路的研究著作,弥补这一学术空白,似更迫切。

丝绸之路,是滋养了人类两千多年的共享之路。但人类对她的认识却远远不够,造成她的发展历尽沧桑:在中国,因为一些王朝统治者不认识这条对外和平交往之路的千年巨大贡献,而愚蠢地封禁丝绸之路,结果是自己的文明古国遭受百年闭关锁国、文化沉沦之苦,因而落后于西方几百年;留下国民愚昧和许多一流文物国宝被劫之痛,直到遭受家破人亡、国土沦丧而几近亡国之难。忆国仇家恨之痛,怀国民被辱、国宝被劫之恨,想到丝路古道上代代忠魂的千年遗恨,本书期望当代国人真正认识这条人类共享之路,来推进人类合作共赢,同归于共同发展,认识其对助力复兴中华之重要!

在西方,因为一些帝国统治者不珍惜保护这条人类共享之路而只顾不断争夺丝路财富,造成扩张争霸的战火连绵;想到西方丝路古道上,回报丝绸之路的,却是无穷尽的战争杀戮,我们期望唤起人类反思,追求和平交往,和平发展!

本书是一部以论述丝路发展为主题的、资料丰富的《丝绸之路发展史》,但也力求让国人在可读性条件下,得以较快地畅读滋养人类2000多年的丝绸之路之概要全貌。本书笔下的丝绸之路比前人的丝绸之路著作,是一部有新意而且一直写到与共建“一带一路”连接的新丝绸之路发展史著作,而且以前一般丝路著作都根据其各自需要专论的内容,选择部分典型的道路或交流内容进行重点论述。而本书则通过研究其每条道路和通道的实际路线、内容以及货物贸易的重点产品来认识丝绸之路的全面的真实发展历史,我们笔下的每条丝绸之路,都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记录,并特别关注对其发展延伸方面的现代状况的创新性研究,包含每条丝路从开拓到发展至当代的最新发展史事。这种研究使我们得以真实地看到古丝路的生命力及其不断地促进人类发展至今的本质,了解它必将战胜人为导致它衰败的因素而必然会伴随人类的进步而继续复兴。这也使我们对这部著述的时代性成就满怀信心。

本书是从东方学者的发展观视角,关注丝绸之路通过世人的普遍交往和资源的互动互补以及如何促进着人类的发展,并把这条滋养了世界文明2000多年的人类共享之路的发展历史全面地展示给读者。我们笔下的丝绸之路的真实是:她期望赐给人类的,原本就是和平交往和资源交易的远距离沟通;认为真实的历史事实终究是丝绸之路上从不缺乏跨国进行和平贸易的族群;也频频出现过前仆后继地开拓丝绸之路,追求人类和平交往的仁人志士;更留下了不少不惜奉献生命和青春的历史人物为维护丝路和平交往的千年佳话。期望本书能写出丝绸之路那原始追求的本质内涵,推动人类通过共建新丝绸之路,来继承古丝路本质的合作互动精神,继往开来,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发展。那么即使我们难免也会有不足之处,但期望共促人类发展而从不同视角来研究这条千年运转的全球大通道丝绸之路的心愿,想必能够得到读者和学界广泛的支持。

本书研究方面的特色,还来自我们作者二人是不同学科团队的跨学科合作,在兰大人文地理方面颇有专长的李丁教授的“一带一路”新团队与兰大历史学院传统的历史学视角的丝绸之路研究基础结合,特别是增加了李丁教授人文地理研究的功力,体现了本书从地理通道方面阐释和了解丝绸之路发展史的研究,也为本书增加了创新内容。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特别感谢本校“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一带一路”专项基金以及兰州大学双一流创新基金和重点图书项目资助等各方的先后大力支持!并感谢国内外友人和学界知音对年事已高的老年作者给予的特殊关怀鼓励!

由于前人还没有像本书这样,如此详尽且系统地一直写到与新时代的共建“一带一路”相连接这样系统地发掘一条条丝路的史事,我们惶恐自己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误和不到之处,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的谅解和指正。

马曼丽、李丁

于兰州大学


[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重要演讲》,中新网2013年9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