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惊!九成百姓竟不知情!
十里荒岭晚风萧瑟,李锦离足尖点在枯枝上,衣袂被山风掀起猎猎作响。
胡来灰头土脸地从荆棘丛中爬出来,狐耳耷拉着,尾巴还沾着几片枯叶。
“上仙,您…您为何踢我?”他化为人形,揉着被踢的部位,脸上写满委屈。
“自然是为了救你。”李锦离漫不经心的瞥了他一眼,语气淡然。
胡来眉头微蹙,可刚才并没有任何危险的迹象啊。
但他对上仙的话,不敢有丝毫质疑,只能将满腹疑惑咽回肚里。
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恭恭敬敬地向李锦离行了一礼:“多谢上仙救命之恩。”
脸上又露出一个发现同道中人的笑容,“上仙,您也是去醉仙阁……”
“聒噪!”李锦离冷声打断,狭长的眸子闪过一丝不悦,周身寒气骤起,“你的话太多了!”
李锦离目光锐利,在胡来身上来回扫视,像是要将他看穿:“你常去醉仙阁?”
胡来讪笑着挠了挠头:“回上仙,小妖去得并不频繁,半年才去一次。”
也是,就你这细狗身板,除非不要命了……“这醉仙阁什么来头?”
“上仙您不知道?”胡来有些不解。
可明明三娘对他那么热情,甚至有些巴结的意味,明显是出身显赫的妖仙之流,而非懵懂无知的山精野怪。
李锦离轻笑:
“你说,黑风山除了那三名妖将对你感兴趣之外,还会不会有其他妖将想跟你互通有无。”
胡来脸色瞬间煞白,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仙饶命!”
他虽不懂“互通有无”的含义,但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待情绪稍稳,他才颤声道:“醉仙阁遍布洪荒三界,具体来头小妖也不清楚,但听闻其背后有妖族某位大能的影子。”
李锦离垂眸凝视着脚下簌簌发抖的狐妖,暗忖从他口中恐难撬出醉仙阁的隐秘。
遂轻转话题,指尖摩挲着腰间玉坠,发出泠泠清响:
“既受我救命之恩,总该有所回报,我有件差事,正需你去办。”
胡来猛的抬头,狐耳因紧张微微颤动:“但凭上仙差遣!”
可话音未落又面露怯色,“只是小妖修为浅薄,怕是……”
李锦离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这件事无关乎实力强弱,正要用你的拿手好戏。”
“说书?”
“不错。“李锦离袖中滑落一张信纸,墨香混着松针气息散开。
“你只需将这些关键词添油加醋,编作话本故事,在泾水县各地茶馆宣扬即可。”
……
翌日
泾水县某间茶馆
胡来喝了口清茶润喉,而后折扇合拢,一首定场诗脱口而出:
“香篆盘空结紫烟,灵符过火化锦鲤,心灯照彻三更愿,自有神君降玉坛!”
继而一拍醒目,继续道:“惊!泾水河孕育真神,九成以上的百姓竟不知情?!”
台下茶客纷纷哗然,连嗑瓜子的动作都停了下来。
若城外泾水河孕育着一尊真神,他们这些世代生活在泾水县的百姓岂会不知?
倒是听城郊村民说起过,泾水河畔那些村民供奉着一位河伯。
是一尾金色鲤鱼,但从没有人见过,只当是风俗怪谈。
“哪尊真神啊?”
“是啊,我家祖辈都在泾水县,怎么从没听过这个传说?!”
胡来见众人反应热烈,脸上笑意更深,故意停顿片刻,让悬念在空气中发酵。
待茶馆内的窃窃私语稍稍平息,他猛的将折扇挥开,扇面上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鲤跃然眼前。
“列位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某年八月十五,月圆如盘。”
胡来声情并茂。
“有个名叫周福的年轻渔夫,撑着小船在泾水河上打渔。”
“到了深夜,四周静得瘆人,突然,河面毫无征兆地翻涌起来,浪花足有一人多高!”
他双手大幅度比划,眼神中满是惊恐之色,将茶客们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周福吓得双腿发软,差点跌进河里,就在这时,一道金光冲天而起,一条周身散发祥瑞光芒的金色鲤鱼破水而出。”
“那金鲤足有半人长,鳞片闪耀着比金子还耀眼的光芒,鱼目如灯笼般明亮,直直地盯着周福。”
胡来压低声音,仿佛自己就在现场。
“周福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扑通一声跪下,连连磕头求饶。”
“可谁能想到,那金鲤非但没有伤害他,反而口吐人言!”
胡来突然提高声调,惊得几个茶客手中的茶碗都晃了晃。
“金鲤说:吾乃掌管福运之神,伴天地气运而生,世人若有拜锦鲤者,可得好运。”
“说完,便化作一道金光沉入河底,只留下满河星辉。”
“周福恍如大梦一场,翌日一早,他将此事告诉乡亲,可没人相信,都笑他是夜里看花了眼。”
“可周福却坚持为金鲤,不!应该称作锦鲤神君供奉香火。”
“不久后大旱,村民们颗粒无收,但周福家的田地里,原本快要枯死的庄稼,一夜之间竟变得郁郁葱葱,颗粒饱满!”
“经此一事,大家才知道,原来那锦鲤神君真的显灵了!”
“自那以后,周福供奉愈发虔诚,你们猜怎么着?”胡来神秘一笑。
“他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打渔每次都满载而归,家里的老母亲多年的顽疾,也不治而愈!”
台下茶客们听得入神,有人忍不住问道:“胡先生,这是真的?”
“千真万确!”胡来拍了下桌子,“如今周福就住在城南,不信的话,各位尽管去打听!而且……”
他目光扫过众人,压低声音道:
“不知列位有没有在泾水河边的亲戚,不久前有妖怪作乱,逼迫村民献祭童男童女,还是锦鲤神君显灵,将妖怪打杀。”
茶馆内有位少年激动的附和道:
“这件事千真万确,我可以证明,神君救了我们几个村子,并且给我们留下六个字。”
“拜锦鲤,得好运。”
“如今我们几个村子打算在河畔给神君建一座锦鲤祠,下个月就能完工。”
说话的,正是水生,受神君嘱托,大清早便进城完成使命。
茶馆内顿时炸开了锅,茶客们议论纷纷。
“这什么锦鲤神君真有这么灵验?”
胡来见状,继续给茶客们添上了一把火。
“远的不说,就说昨日,县衙发布驱妖布告,你们以为凭县老爷一人能驱除妖魔?”
“是锦鲤神君和赵县令一起联手。”
一位老人此时也出声道:“这锦鲤神君最是灵验,求姻缘得佳偶,求子嗣得麟儿,求生意兴隆则财源广进!但切记,心诚则灵。”
此人是水生的某位叔公,而这番话正是出自李锦离之手,可谓严谨之极。
愿望达成,是我锦鲤神君的功劳,愿望未实现……那是你心不诚。
水生趁热打铁,“诸位,锦鲤祠落成那日,神君将亲临赐福,届时定会降下好运,还请各位广邀亲朋,共沾福气!”
茶客们纷纷应下,兴致勃勃地讨论起祠堂落成的盛况,茶馆内人声鼎沸。
而关于锦鲤神君的传说,也借着这些人的口,传遍了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