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正面轮廓的审美
(一)面下1/3比例
美貌人群往往符合面上、面中、面下三等分(即“三停”),或者面下1/3略长。“三停五眼”是指理想的面型,其长宽符合一定的标准比例。“三停”是指面的长度比例,将面的长度三等分,从前额发际线到眉间,从眉间到鼻底,从鼻底到颏下缘,各占脸长的1/3。“五眼”是指脸的宽度比例,以眼形长度为单位,从右侧发际到左侧发际,将面的宽度五等分。面上1/3通过发际线的修饰会有所不同,在正畸美学中仅作为参考。
正畸美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关注面中1/3和面下1/3的比例关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面中1/3高度基本正常,面下1/3高度存在异常。面中1/3高度正常,面下1/3偏长者,面型显得消瘦;面下1/3偏短者,面型显得宽大(图1-2-11)。部分病例面中1/3和面下1/3都偏长,但比例接近1∶1,面型虽呈长面型,但相对协调。对于这一类患者,降低其面下1/3高度反而会使面中份和面下份比例失调,对面型美观产生不良影响。

图1-2-10 牙弓形态影响微笑时的唇齿美学
A~D.颊廓间隙大小适度,微笑协调;E~H.颊廓间隙过大,微笑时显得不够饱满;I~L.颊廓间隙小,微笑时显得不含蓄

图1-2-11 面下1/3比例
A.面高比例均等;B.面下1/3偏长,面型消瘦;C.面下1/3偏短,面型宽大
面下1/3可再细分为三等分,即鼻底到唇珠、唇珠到颏唇沟和颏唇沟到颏顶点。这三者基本满足1∶1∶1比例时,面型相对协调。部分患者颏唇沟到颏顶点的距离过长,面下1/3过长,面部比例不协调(图 1-2-12)。

图1-2-12 颏唇沟到颏顶点距离过长
A.正面像;B.正面微笑像;C.侧面像
(二)面中1/3饱满度
面中份饱满度,即上颌骨发育程度和鼻旁软组织丰满度,是正畸治疗方案制订的重要参照。
1.上颌骨发育不足或鼻旁软组织不丰满的患者,鼻旁区域显得平直或者凹陷,面中1/3不饱满(图1-2-13)。对于这一类患者,应考虑增加面中1/3的饱满度或尽量维持现有饱满度,防止因正畸治疗而加重面中1/3的不足。在制订正畸治疗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上颌前牙突度、上唇突度与面中份软组织饱满度的关系。

图1-2-13 鼻旁组织较平直
A.正面像;B.正面微笑像;C. 45°侧面像;D.侧面像
2.对于鼻旁组织平直或凹陷的患者,过度唇倾上颌前牙造成的上唇突出,可能因鼻旁区域的衬托而显得更加明显。牙列中重度拥挤伴面中1/3平直的患者,在解决牙列拥挤的同时如何维持面型饱满度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面中1/3平直的正畸拔牙患者,余留拔牙间隙可考虑通过磨牙近中移动来关闭,从而尽量维持原有面型的突度和饱满度(图1-2-14)。

图1-2-14 牙列中度拥挤、上下中线右偏伴面中1/3平直
A~C.治疗前面像;D~F.治疗前口内像;G~I.治疗后面像示基本维持原有面型突度;J~L.治疗后口内像
(三)唇
放松状态下,上下唇的比例约为1∶2,口角位于两眼平视前方时瞳孔中点向下延伸的垂线上。不同个体的上下唇形、唇厚度和唇肌张力有所不同。唇形左右对称、上下唇厚度适中的唇形较为美观(图1-2-15A)。上下唇厚的患者,常表现为“嘴突”(图1-2-15B);上唇薄、下唇厚的患者,则表现为下唇外翻(图1-2-15C)。唇肌松弛的患者,常表现为唇闭合不全或开唇露齿(图1-2-16)。

图1-2-15 不同唇形及唇厚度
A.唇形左右对称、上下唇厚度适度;B.上下唇厚、唇肌松弛,显得嘴突;C.下唇外翻

图1-2-16 上下唇唇肌松弛、唇闭合不全
A.正面像;B.正面微笑像
1.唇曲度
唇曲度是指微笑时上唇下缘所形成的弧线。微笑时口角向外向上扬起,上唇微微上抬,形成一条凸向下的弧线。这样的微笑迷人且富有魅力(图1-2-17A、B)。如果微笑时口角下垂,形成凸向上的反向弧线,则明显影响微笑时的面部美观(图1-2-17C、D)。
2.唇运动对称性
微笑时,唇运动不对称,导致左右侧牙齿暴露量不一致,嘴角向一侧歪斜,影响面部的协调和美观(图1-2-18)。初诊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说话和微笑时的唇动度,并将观察结果告知患者,避免患者误解正畸治疗导致口角歪斜。

图1-2-17 微笑时的不同上唇曲度
A、B.唇曲度适宜,微笑迷人;C、D.口角下垂,唇曲度凸向上,微笑不协调

图1-2-18 微笑时,唇运动不对称
A.正面像;B.正面微笑像示左右侧唇运动不对称,上唇向左侧牵拉更多
(四)颏
正面观时,颏部中点应与面中线相一致。但是,大多数患者颏部中点与面中线并非完全一致,1~2mm内的偏斜对面型美观的影响较小。3mm及以上的颏部偏斜相对明显,容易被发现,影响面部对称性和美观(图1-2-19)。在判断颏部偏斜时,需要区分功能性和骨性因素,可以结合口内是否存在咬合干扰点、颏点在下颌姿势位和牙尖交错位时是否一致、左右侧下颌支高度是否一致等信息加以判断。
除了错因素导致的颏部偏斜,还有一类颏部偏斜需要引起重视,即左右侧肩颈部肌肉不对称牵拉引起的颏部偏斜。这一类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在下颌姿势位时,由于左右侧肩颈部肌肉力量不对称导致患者左右肩高度不一致,头部习惯性被牵拉向一侧,表现为高低肩、颏部偏斜(图1-2-20)。这种情况下,需要判断颏部偏斜是单纯由于肌肉力量不对称引起的,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1-2-19 颏部左偏、左右侧面部不对称的患者面像
A.正面像;B.正面微笑像

图1-2-20 颈部肌肉力量不对称引起的颏部偏斜
A.下颌姿势位时,患者高低肩,头部习惯性被牵拉向右侧,表现为颏部右偏;B.两肩被迫放平时,肌肉紧张,颏部右偏;C.经过1年的肩颈部肌肉训练后,两肩自然放平,颏部偏斜有所缓解
(五)面部轮廓
除上述美学目标以外,正畸治疗还需要考虑面部的整体轮廓。面部轮廓包括从颞部、颧弓、颊部、下颌角到颏部构成的连线。其中,颞部、颧弓下方及颊部软组织的丰满度将影响正畸治疗的美学效果。颞部与颊部软组织丰满的患者,面部轮廓饱满,面容显年轻。颞部与颊部软组织凹陷的患者,颞颊部区域轮廓塌陷,颧弓更显突出(图1-2-21)。
1.面部轮廓饱满度
正畸过程中需要足够重视面部轮廓的饱满度,应在仔细评估面部整体轮廓后制订方案和实施治疗。对于在治疗前已存在颞颊部凹陷或颧弓突出的患者,需要谨慎制订矫治方案。颧弓突出的患者,如果正畸治疗大幅度内收上颌前牙,随着上唇的内收,颧弓会显得更加突出,严重影响面部的整体美观。对于上述情况,在治疗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矫治可能带来的风险,尽量避免选择拔牙矫治内收前牙的治疗方案。

图1-2-21 颞颊部软组织凹陷、颧骨高
A.正面像;B.正面微笑像;C.侧面像
2.面部软组织的增龄性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颞部和颊部可能出现凹陷,在制订矫治方案时应考虑到面部软组织的增龄性变化。此外,矫治过程中由于咀嚼习惯的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咀嚼肌萎缩、颊部软组织凹陷的现象。等到拆除矫治器恢复以往咀嚼习惯后,颊部软组织饱满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图 1-2-22)。


图1-2-22 正畸治疗过程中,咀嚼肌锻炼减少引起颊部软组织变化
A~C.初诊时面像;D~F.正畸治疗结束后面像示患者双侧颊部软组织不饱满;G~I.正畸治疗结束4年后面像示患者双侧颊部软组织饱满度有一定程度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