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面肌功能治疗临床诊疗手册(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篇 口面肌功能治疗基础理论

第一章 口面肌肉学概述

第一节 口面肌肉学基本概念

口面肌肉学(orofacial myology)是研究口面部肌肉模式及其与牙列、言语、呼吸、进食和咀嚼吞咽等基本功能相互关系的学科。简言之,就是研究口面部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学科。

19世纪,有学者开始注意到肌肉功能问题与牙颌面畸形的关系及对全身的影响。1870年,George Catlin(美)编著了Shut your mouth and save your life(《闭上嘴巴拯救你的生命》)一书,指出现代人的健康问题源于缺乏“安静自然的睡眠”,他认为正确的呼吸可以调节身体的循环,而不正确的呼吸方式会带来不平衡,从而导致疾病。口呼吸的人无法享受睡眠,早晨起来比入睡时还要疲惫不堪,虽不得不每天服用药物,却仍不能获得有效的休息。1873年,Tomes(美)提出牙弓内外唇、舌肌力量是平衡的,是决定牙位置的主要因素,这种平衡的力量决定了牙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1904年,James Sim Wallace(英)提出,牙列不齐是由于细软的食物造成咀嚼功能降低,牙萌出过度、垂直高度增加,使得唇闭合不全,导致口呼吸,面高增加。1907年,Edward Angle(美)提出,口呼吸是牙列不齐的主要病因,他推荐学生认真阅读Catlin的那本书。他认为牙列不整齐通常是由于唇部功能异常造成的,并对吐舌进行了非常准确的描述,强调只有纠正了不良唇舌习惯,才能使正畸治疗结果稳定。1942年,美国Truesdell兄弟最先提出了吞咽过程产生的力量会导致错畸形。1946年,Rix(美)发表了系列文章,提出某些异常吞咽与婴儿吮吸之间存在相似之处,认为发音不清者伴有异常吞咽。1949年,Moyers(美)提出肌功能假说(myofunctional hypothesis),认为牙的位置和牙颌形态的稳定有赖于口周肌力的平衡,包括唇颊肌和舌肌在下颌姿势位与功能运动中力量的平衡分布。

口面肌肉学正是源于正畸医师发现不同生理、病理因素导致的口腔功能异常(如呼吸、吸吮、发音、咀嚼、吞咽等)会影响牙颌面正常生长,影响牙的排列,同时还会使正畸治疗中的牙移动受阻,治疗后容易复发,结果不稳定。因此,口面肌肉学与正畸学关系密切,已有百余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