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重生成皇叔的那些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章 什么叫汝南袁氏

欲攻心袁绍,必先知汝南袁氏。

若言汝南袁氏,则需自袁良讲起。

……

建平二年(西汉时期,公元前5年)。

袁氏祖宅里,年少的袁良听着父亲的讲解。

“良儿,这《孟氏易》乃孟喜所创,以阴阳灾异说《易》,可察天地之道,断人事之变。”

“吾袁氏代代研习此学,汝当牢记,学问乃立世之本。”

时光荏苒,袁良在《孟氏易》的浸润中长大。

及冠后的袁良凭借深厚学识,被选为太子舍人。

一日,宫中设宴。

席间,有人谈及灾异之事,问袁良:

“袁舍人,近月来长安多阴雨,不知是何征兆?”

袁良正色道:

“《孟氏易》有云,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阴雨连绵,乃天地不交之象……”

“陛下当广开言路,亲近贤臣,以通天地之气。”

自此声名鹊起。

……

王莽篡汉,天下大乱。

袁良不愿与王莽同流合污,辞官归乡,聚徒讲学,传授《孟氏易》。

建武十二年(东汉时期,公元36年)。

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朝廷广招贤才,袁良被征召入京。

虽官微,但是袁良赴任之后,政绩斐然,百姓安居乐业。

而他身边有一个少年,自此便在心中立下了志向。

……

此少年,名为袁安。

自幼受祖父袁良熏陶,饱读诗书。

永平八年(东汉时期,公元65年)。

深冬,雒阳城被一丈多厚的积雪覆盖。

因雪成灾,雒阳令奉命巡视,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出门谋食。

可到袁安之处,却无路可通。

雒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死,便命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

却见袁安蜷缩在床上,身躯僵硬,奄奄一息。

雒阳令掀开草帘,呵出的白气凝成冰碴:

“袁生为何不扫雪乞食?”

袁安艰难支起身子,声音虚弱却坚定:

“大雪封门,百姓皆苦,安岂忍扰人?”

雒阳令动容,举袁安为孝廉。

这位出身寒门的儒生,就此踏上仕途。

章帝即位后,袁安任楚郡太守。

楚王谋反一案,牵连甚广,数千人下狱。

袁安到任后,不顾自身安危,为无辜者申冤。

他在奏折中写道:

“夫刑罚者,所以禁暴止邪,导民于善也。”

“今冤狱遍于郡县,死者含冤于地下,生者衔恨于世间,此非先王立法之意也。”

章帝览奏,深受触动,命袁安复查此案,最终释放了四百多户,千余老小。

此举,名震朝堂,再赴任河南尹,春秋数载,政声远播,最终官至司徒。

自此,开启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之路。

……

袁安之子,以袁京、袁敞为首。

元初四年(公元117年)。

袁敞攥紧手中的奏疏,望向窗外积雪。

案几对面,袁京放下笔,目光扫过袁敞紧绷的面容:

“阿弟,这疏章递上去,恐有大祸。”

袁敞拍案而起:

“邓氏乱国,某身为司空,若坐视不管,与腐鼠何异?”

袁京起身长叹:

“宦海如棋,需谋全局……”

袁敞冷笑:

“某只知这大汉,无那二主之理!”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袁盱踉跄闯入,冠带歪斜:

“阿父,密函被截,邓氏要拿人!”

袁敞闭目片刻,再睁眼时已恢复冷静:

“盱儿,若父不测,便随汝叔父远离雒阳罢。”

袁盱扑通跪地:

“阿父,儿愿同死!”

袁京扶起侄儿,将自己的狐裘披在他肩上:

“盱儿,香火不可断……”

袁盱怒目而起:

“叔父,袁氏之香火胜于汉室之兴衰么?”

袁京望向窗外,久久未语。

不久后,司空袁敞、光禄勋袁盱、侍中袁京全被免职。

而为首者,司空袁敞,死于非命。

袁盱得叔父袁京庇护,归乡隐居。

自此,袁氏内部的分歧,初现端倪。

……

袁京之子,以袁彭、袁汤为首。

袁彭为官清正,粗袍粝饭,与从兄袁盱,志同道合。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

宫中宦者合力斩杀外戚阎氏党羽,继而迎立刘保继位,是为顺帝。

袁氏再得重用,袁彭迁光禄勋,位列九卿。

而袁汤,则与其父袁京一心。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

质帝被梁氏外戚毒杀,年仅九岁。

同年,袁汤迁司空,位列三公。

后,历任司徒、太尉。

其中缘由,不足与外人道矣。

总之,袁盱、袁彭不屑与其为伍,袁氏之分裂,逐渐摆到明面。

……

袁汤共十二子。

庶长子名袁平,而嫡子有三,袁成、袁逢、袁隗。

袁平与袁成因年长,曾有幸跟随叔祖父袁敞,深受袁敞影响。

后又受从叔袁盱、叔父袁彭言传身教,时刻以大汉之兴衰为己任。

袁平入仕之后,因看不惯梁氏乱政,屡屡直谏,惨遭迫害,早卒。

梁氏更是借此向袁氏示威。

然,兄长惨死之状,却更激起了袁成的决然。

袁成善勇多智,没有选择正面与梁氏交锋。

在从叔袁盱、叔父袁彭的协助下。

他暗中联络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的朝廷权贵豪门。

一时之间,隐隐有士人领袖之相。

世人盛传:“事不谐,问文开。”

说的正是五官中郎将袁成,袁文开。

可……

终究不敌梁氏之权威。

袁盱与袁彭皆死于非命,最后袁成亦是英年早逝。

此后,袁氏执牛耳者,只剩下了袁汤。

经此一役,他的心中已无汉室之兴衰,唯有袁氏之兴衰。

袁汤想让袁氏走的再高一些,甚至走到最高……

所以,剩下的两名嫡子在他的影响下,将袁氏慢慢带到了一条新的路上。

也就是如今位列九卿的太仆袁逢,与位列三公的司徒袁隗。

这袁逢嫡子有二,一为袁基,二为袁术。

此二子,与其父袁逢,如出一辙。

袁彭之子,袁贺,不齿于此道,遂投奔于陈郡袁氏。

汝南袁氏源于陈郡袁氏。

而陈郡袁氏,虽显赫但从不入权争,以清廉、学术著称。

自此,汝南袁氏内部分裂看似终结。

……

但,可还记得袁成?

就是那位被迫害而英年早逝的五官中郎将。

承始祖袁安之风,继叔祖袁敞之志的袁汤嫡长子。

这些年,在袁氏深宅之中。

袁成之妻,默默地将一个婴儿抚养成人。

名为,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