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跟张飞称兄道弟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侍郎句迢

钟谣和王粲二人走后,蔡幽并没有忙着去休息,而是继续和陆风蔡敏探讨着陆风的一番“创举”。

三人正研究着,忽听家人来报,黄门侍郎荀大人来访,蔡幽一边忙着整理衣冠出去迎接,一边忙命家人快请。

来人正是黄门侍郎句迢。

句迢本是颍川颍阴人,素有才名。大将军何进主政后,征召了海内名士二十几个人入朝为官,句迢便是其中一位。句迢到了水阳以后,何进便拜句迢为黄门侍郎,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等事宜,为皇帝近臣之一。

句迢到了水阳以后,便举荐了客居东江的蔡幽入朝为官,于是,蔡幽便被何进拜为议郎,主顾问应对等事。而司徒杨彪、太傅马月碑,再加上句迢几人,更是和蔡幽成了莫逆之交,王粲和钟谣也是经常出入蔡府,执以弟子之礼。

蔡荀二人相互见礼已毕,蔡幽便把陆风介绍给了句迢。

对于吴郡三才的名声,句迢早就听说了,见礼以后,不免又客气了一回。而蔡敏听说句迢来了,知道有事情要商量,便回后堂去了。

随即句迢便正色说道:“蔡老明天上朝还要弹劾十常侍吗?”

这时蔡幽才恍然大悟,“哎呀,光顾着和你们研究拼音和格律了,差一点就把正事给忘了。”随即说道:“当然,必须弹劾他们,否则,国家将亡。”

一听蔡幽这么说,句迢急道:“蔡老不可如此了,今天,张明已经在皇上面前告了你一状,明天你如果再弹劾他们,恐怕结果难料。蔡老虽不担心自己的仕途,但也不能飞蛾扑火啊,应留着有用之身继续与之周旋才是。”

听了句迢的一番话,蔡幽不觉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已经连着两天弹劾张明一伙儿人了,可皇上却象鬼迷心窍一样,对他置之不理,看来,朝堂上的事恐怕是难有作为了。

半晌,蔡幽说道:“若不如此,也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啊,否则,大烈朝政必会更加混乱。”

句迢说道:“事实虽是如此,可是我等实在是无能为力。大将军何进对十常侍都无可奈何,我们又能怎么样呢?为今之计,我们只能等机会了,并随时劝谏圣上,希望有朝一日圣上能醒悟过来。”说完,句迢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蔡幽也无话可说了,诚然,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议郎,大将军何进都不能把张明怎么样,自己又能怎样?自己每天的进谏,无非是尽到一个议郎的责任罢了。想到此,蔡幽也不禁叹了一口气。

随即,二人便陷入了深深的沉默,谁也没有说话。

良久,陆风忽然开口说道:“荀大人以为朝中之事可为乎?”

听到陆风这么一问,句迢一愣,随即便仔细的打量着陆风。蔡幽心里也是一惊,很奇怪陆风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

句迢想了一会儿说道:“恐难为也。”

陆风哈哈大笑:“想不到荀大人竟是如此直爽之人。风也认为朝中之事不可为也。”

听到两人的对话,蔡幽心里不觉暗暗惊讶:这两人说的也太直接了,这不是直接指明了皇帝昏庸无道吗?所以,蔡幽马上制止道:“子城,休要胡言。达玄,须慎言啊。”

看到老师的表现,陆风微微一笑,说道:“老师不必如此,如此深夜,荀大人敢于甘冒风险的来拜访老师,一片真诚可表天地,老师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今日并无外人,我等完全可以坦诚相待。”

句迢也呵呵一笑,说道:“子城真性情中人,攸愿闻其详。”

陆风说道:“如今朝中势力,可分为三派,即:十常侍、何进和士林中人。其中,十常侍实力最强,何进居中,士林最弱。

众所周知,皇帝宠信宦官,张明号为‘阿父’,可见一斑。朝堂之政务,官吏之任免,皆须‘阿父’同意方可,可见其权势影响之大。且那十常侍十人朋比为奸,鼓惑圣上,想要搬倒他们,实比登天还难。

大将军何进因其妹而显贵,虽主政事,却出身于屠户,为士林中人所不齿。所以,何进一上台以后,便想方设法的拉拢士林中人,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可士林中人仍不愿与之为伍。不过,和张明比起来,何进自然是强了许多,所以,士林中人便姑且和何进站在了一起,然终究是同床异梦。

而朝中士林之人虽多,但终非铁板一块,且尽忠为国者实不多。面对张明,何进尚且避让,老师又能有何作为?这两日张明引而不发,皇上置之不问,无非是顾及老师帝师大儒的身份和面子罢了,况且,老师的背后还有何进和士林众人的支持,所以不想轻举妄动而已。倘若老师一直坚持弹劾十常侍,恐怕老师不会象以前一样的幸运了,可以离京到吴郡去,此次老师恐怕会有性命之忧呀,而士林众人恐怕会被连根拔起。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左右张明了,到那时,朝堂可就是张明一个人的朝堂了。

所以,荀大人所言甚善,老师现在实不宜轻举妄动,当忍辱负重,以待天时。”

听了陆风的一番话,句迢连连点头,蔡幽也不置可否。等陆风说完,句迢便叹了口气说道:“想不到子城对朝堂之事也有深刻的见解,子城真乃大智之人。”

随即句迢又道:“早就听闻子城欲来水阳求官,北上开州抵御赤颜,吾甚为不解,如此苦寒之地能有什么作为呢。今天我终于知道子城用意之深刻,用心之良苦。”

不愧是句迢,陆风心里暗叹:五国时期的顶级大谋士就是了不起。你一分析水阳的局势,人家就想到了你下一步的作为,举一反三,见微知著,不愧是王佐之才。

“荀大人过誉了,此亦风无奈之举。”听了句迢的称赞,陆风赶紧谦虚的说。“如今朝中局势混乱,若留在朝中,恐难有所作为,所以,风便出此下策,去开州那样的苦寒之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蔡幽也不禁点头说道:“想不到子城所虑竟如此深远,看来,是为师唐突了。既然留在朝中已无所作为,那我等还留在朝中作甚?还不如去边地造福一方百姓呢。”

听蔡幽这么一说,陆风赶紧说道:“老师此言差矣,我等小辈留在朝中无用,老师海内大儒,士林领袖,又是帝师,怎能轻易言弃呢?朝中之事,还须老师等人多多努力,否则,中涓会更加猖狂,朝廷将无可救药。

而我等小辈,更应去边地发展,建立功勋,他日颇有实力名望之后,自然可以和老师相互呼应,如此内外相济,则朝堂之事成矣。”

听了陆风这么一分析,句迢不觉得拍案叫绝,大声称赞。旋即说道:“子城大才,吾不如也。如此一来,定可扭转乾坤,振兴大烈江山。”

蔡幽也捻须微笑,点头称赞。

见二人如此兴奋,陆风又无奈的说道:“只是这样一来,没有一年两年的时间,恐怕不能成功。只不知到那时候,朝堂之上又会怎么样。”

“无妨,我定会联络其他大臣,一起反对十常侍,绝不会让张明在朝堂上只手遮天的。”见陆风还有些担心,蔡幽便自信的说道。

句迢也道:“虽然皇上宠信张明,但如果张明想独占朝堂,那也是万万不能的。”

“既然老师和荀大人都这么坚定,风也就放心了。”

随即,三人又谈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见天色太晚了,句迢便告辞了。

送走了句迢以后,蔡幽和陆风也各自去休息了。

虽然天已经很晚了,但二人却都没有什么睡意。

蔡幽想怎么给陆风造势,让陆风顺利的求得官职,以策应自己在朝中的作为;陆风却在思考着怎样拉拢句迢,最好让句迢跟着自己一起去开州,他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句迢回去也没有睡好觉。

两年多的水阳官宦生活,让原本满怀豪情胸怀大志的句迢变成了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感触最多的就是郁闷和无奈,同时,他满怀激情的内心,也变得平静和麻木了。但是,陆风的出现,让他原本平静又有些麻木的内心世界忽然变得喧腾起来,似乎,他的雄心壮志又开始慢慢的恢复了,他正在寻找着真正的自己。

就这样,三个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