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刘光齐处对象!
因为百货商场离厂子有点距离,临近下班时间,陈建华就找科长打了个招呼,提前离开。
来到百货大楼买自行车。
售货员是个挺热情的大姐,陈建华一把自行车票拿出来,她就笑呵呵的开始介绍。
挑来挑去,陈建华选择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这自行车耐操的很,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
永久牌自行车价格还行,一辆单价180块钱,属于自行车中的中高端。
交钱收货,等会陈建华还得自己去派出所给自行车打上钢印。
这个钢印就跟车牌类似,相当于给自行车认主,防止被人盗窃。
虽然作用没多大,但好歹可以唬住胆子小的贼。
推着自行车离开,陈建华就遇见了一个熟人。
“陈建华你怎么在这里?”刘光齐一看见陈建华,下意识的想躲。
陈建华打量着刘光齐,还有站在他身边的姑娘。
这姑娘模样一般,身材挺壮,皮肤挺黑,比起何雨水,这姑娘更像傻柱妹妹。
小姑娘倒不像刘光齐一样畏畏缩缩,反而大大方方询问道:
“光齐,这是你亲戚吗?”
刘光齐也反应过来,陈建华也不是他家里人,他怕个屁。
“不,不是,他叫陈建华,是跟我一个院里的邻居。”
“你来这是做什么?”
刘光齐恢复正常,这时候也注意到了陈建华推着的自行车,刘光齐眼神一亮:“这是买自行车来了啊!”
“是啊,这自行车还真贵,我自己工资花没了不说,还又跟一大爷借了不少。”
易中海不愿意让人知道他借钱给陈建华,但陈建华怎么可能不说出来。
他得让院里知道,他陈建华身上有一屁股债。
“原来如此。”
刘光齐这才对嘛,陈建华什么条件他是清楚的,不借钱的话,根本买不起自行车。
想明白这个,刘光齐心里的羡慕不由弱了几分。
边上的姑娘用手推了推刘光齐,笑着道:“光齐你要是喜欢的话,等我们结婚了,我让我爸也给我们买一辆!”
“这不太好吧?”刘光齐十分心动,不过为了维持人设,还是摇头拒绝。
“哎呀,没事的,我家里就我这么一个女儿,我爸他不给我买,还能给谁买呀!”
这壮丫头又笑着跟陈建华道:“我叫罗小丫,是光齐对象!”
“你好。”
陈建华冲他点头,陈建华总觉得面前这人,他好像在哪里见过。
“罗小丫对吧,你爹是不是供销社的?”
想了半天,陈建华总算是想起来了,他之前在隔壁区的供销社见过罗小丫。
“是啊,你见过我爹呀,他现在是供销社主任。”
听到这里,陈建华打量了一眼刘光齐。
现在他算是明白,为什么长相还算端正的刘光齐为啥会看上罗小丫了。
感情这小子是打算傍富婆,不愿意走弯路。
见俩人都聊起来了,刘光齐知道自己长的没有陈建华好看,担心罗小丫被陈建华勾搭走,于是出声打断俩人:
“小丫,咱们不是还要去买东西的嘛,现在时候不早了,还是抓紧时间进去吧。”
看出了刘光齐的警惕,陈建华觉得莫名其妙。
他也不缺吃的,怎么可能会看上罗小丫。
“那你去忙吧,光齐咱们院里再见。”
别说刘光齐担心,其实陈建华也害怕罗小丫看上自己,于是打了声招呼,就推着自行车离开百货大楼的范围。
刘光齐挺有本事,平时在四合院闷油瓶一个,没想到在外面居然还能不声不响的泡到罗小丫。
不过一想起罗小兰的身材,陈建华就忍不住替刘光齐摇头。
果然,泡富婆都是有代价的。
……
从派出所打完钢印,陈建华直接回到四合院。
他人才进院,就瞧见阎埠贵从自己家里跑出来。
阎埠贵一看清来人是陈建华,立马喊道:
“我滴乖乖,建华你骑的这是新自行车啊!”
轧钢厂的自行车都是一些服役多年的老家伙,阎埠贵一瞅就明白陈建华骑着的这辆,肯定不是轧钢厂里的。
瞧着阎埠贵的速度,陈建华敢打赌,这家伙肯定一直在屋里盯着院门口。
“三大爷,怎么每次我从外面回来,都能在门口被你拦下啊?”
面对这种挤兑的话,阎埠贵毫不在意,反而试探的问道:“建华,这是你自己买的?”
因为阎埠贵说话声音很大,刚刚下班的邻居们,一听见有新自行车,一个个都围了过来。
“怎么可能啊三大爷,这自行车我怎么可能买的起,又不是工作需要,我肯定不会买,
你是不知道,为了买这辆自行车,我可是又多欠了两百块饥荒!”
阎埠贵声音大,陈建华比他的声音还大。
阎埠贵自动屏蔽了这些话,反而眼神闪烁的说道:
“这可是他们医院给的第一辆自行车,按照院里的规矩,建华你得在院里请客吃饭啊!”
阎埠贵才不管陈建华困不困难,他只知道,只要陈建华一请客,那他们家今天就能省一顿了。
要是可以打包,到时候就连明天的菜饭都有了!
“行啊三大爷,既然是医院里的第一辆自行车,那我当然愿意请客,不过我的钱都拿来买自行车了,身上还欠着一屁股债,身上是一分钱都没有了,
三大爷你受累再借我点钱好不好,只要你借我钱,我肯定在咱们院里大办一场!”
陈建华一口答应下来,不就是请客吃饭嘛,可以没问题。
不过他没钱,得让阎埠贵帮他出钱才行。
“这……”
阎埠贵只是想占便宜,可不是自己想掏钱,他眼珠子一转,讪讪的说道:
“我哪有什么钱啊,我们家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呵呵呵,既然建华你没钱,那请客的事还是算了吧,等你啥时候有钱了,啥时候再请也一样。”
说完,阎埠贵生怕陈建华继续跟他要钱,立马头也不回的跑进屋里。
院里的其他人,都是看热闹的,现在热闹没了,几个关系好的过来跟陈建华说了几句话,就慢慢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