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圆满的圆
初夏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康复室的地板上画出一道道金色的条纹。周明远双手紧握平行杠,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的双腿颤抖得像风中的芦苇,却坚定地支撑着他的重量。
“再走三步就好。“林暖站在终点处,白大褂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阳光在她的发梢跳跃,“你可以的。“
周明远深吸一口气,挪动右腿。肌肉的酸痛让他咬紧牙关,但比起五年前那场事故后的绝望,这点疼痛简直是一种恩赐。一步,两步,第三步时他的膝盖一软,向前栽去。
林暖迅速上前,用肩膀撑住了他。柑橘混合消毒水的气息瞬间包围了周明远,让他想起他们初次相遇的那个雪夜。
“这次比上周多走了两步。“林暖扶他坐回轮椅,手指熟练地检查着他的膝盖反射,“神经传导有明显改善。“
周明远看着她低垂的睫毛,想起一个月前在花园里的告白。那天之后,他们默契地保持着专业关系,只在康复治疗时见面。但每当林暖的手指无意间触碰到他的皮肤,或是在走廊里迎面相遇时她眼中闪过的那抹光亮,都在提醒着那个未完成的对话。
“林医生,“周明远突然开口,“我想去看看老林。“
林暖的手停顿了一下:“好。“
这一次,八宝山公墓绿树成荫。周明远拄着拐杖,缓慢但坚定地走到老林的墓前。墓碑前已经放着一束新鲜的百合,花瓣上还带着水珠。
“有人来过?“周明远问道。
林暖点点头:“妈妈每年这个时候都来。“
周明远将手中的白菊放在旁边,艰难地弯下腰,用袖子擦拭墓碑上的灰尘。照片里的老林依然憨厚地笑着,仿佛在说“周设计师,别来无恙啊“。
“老林,“周明远的声音哽咽了,“我站起来了...您看到了吗?“
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周明远感到一股热流从心底涌出,十五年来第一次,站在老林墓前时,他没有被愧疚淹没。
回程的路上,林暖的手机响了。她接听后表情变得凝重:“急诊来了个重伤员,需要我立刻过去。“
“你去吧,我自己能回去。“周明远说。
林暖犹豫了一下:“你确定?“
周明远晃了晃拐杖:“我可是重新学会走路的人,别小看我。“
林暖匆匆离去后,周明远慢慢向公交站移动。路过一家咖啡馆时,橱窗里的一张海报吸引了他的注意——“仁和医院新院区设计竞标“。他驻足细看,发现截止日期就是明天。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现。
周明远直接打车回了医院,直奔后勤部的电脑室。他打开设计软件,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岁时的状态。线条、结构、空间在他的构想中逐渐成形——一座充满人性化细节的现代化医院,每一个转角都考虑到了残障人士的需求,每一处流线都兼顾效率与温情。
他工作到深夜,直到最后一张图纸完成。打印出来的设计图还带着墨香,周明远轻轻抚过那些线条,突然意识到:这是他五年来第一个完全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不是为了赎罪,而是出于纯粹的热爱。
第二天一早,他将设计方案交给了院长办公室。
“这是...“王院长推了推老花镜,惊讶地看着图纸,“你设计的?“
周明远点点头:“我过去是建筑师。“
王院长仔细翻看每一页,不时发出赞叹:“这个无障碍系统太巧妙了!还有这个采光设计...周明远,你为什么一直隐瞒自己的才华?“
周明远苦笑:“有些过去...很难面对。“
王院长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我听说你和林主任的事了。她父亲的事故...不是你的错。“
周明远猛地抬头:“您知道?“
“老林是我表哥。“王院长轻声说,“当年那起事故,暖暖才十二岁。她立志学医是为了救治像你这样的伤者,后来知道真相后,她收集了所有资料,发誓要找到你...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完成她父亲的遗愿。“
周明远如遭雷击:“老林他...“
“他在日记里写道,如果有天你遇到困难,一定要帮助你。“王院长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发黄的笔记本,“他说你是个善良的天才,只是太信任别人了。“
周明远颤抖着接过日记本,翻到折角的那页。老林歪歪扭扭的字迹跃入眼帘:“今天周设计师又来看工地,发现我们午休地方太阳太毒,特意改了图纸加了个遮阳棚。这样的好人不多见了,要是哪天他遇到困难,一定要帮他...“
泪水模糊了周明远的视线。原来在老林眼中,他从来不是凶手,而是值得帮助的朋友。
“你的设计方案我会提交给评委会。“王院长说,“无论结果如何,医院都想正式聘请你做我们的无障碍设施顾问,月薪一万二,你觉得怎么样?“
周明远呆住了:“这...太多了...“
“你的才华值这个价。“王院长微笑着说,“而且,暖暖也该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了。“
走出院长办公室,周明远在走廊里遇到了刚下手术的林暖。她看起来疲惫但满足,白大褂上沾着些许血迹。
“听说你提交了新院区的设计方案?“她靠在墙上,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周明远点点头:“王院长告诉你了?“
“全院都知道了。“林暖走近一步,“你终于肯重新做设计了。“
阳光从走廊尽头的窗户斜射进来,为林暖镀上一层金边。周明远突然明白,这个女孩不仅是他的救赎者,更是他重获新生的见证人。
“林暖,“他鼓起勇气,第一次直呼她的名字,“那天在花园里,我说的话...“
“我记得。“林暖轻声打断他,“我也说了我的答案。“
他们相视而笑,无需更多言语。窗外,建筑工地上,仁和医院的新楼正在拔地而起,钢架结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同他们崭新的未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