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凌晨四点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北大信条——做最好的自己(2)

每一天,张国强看着校园内来来往往、步履匆忙的学子们;看着未名湖畔一个个努力背诵的身影;看着夜晚自习结束后,从教学楼和图书馆如蜂般涌出的学生……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学习是一件能让人无比快乐的事情。在这样的氛围下,张国强坚定了信心,用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张国强决定继续学业,参加北大的成人考试。下定决心之后,因为怕被人笑话,他就跟身边的人说参加了函授学习,没有敢把自己想考北大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时光飞逝,经过努力,他拿到了北大自考的大专文凭。

之后,通过自学,张国强还通过了在许多人看来很难的司法考试、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他就这样一直努力着,不断提升自己,一步步改写着自己的命运。

当然,这其中的过程是曲折的。例如,在参加法律专业的自学课程时,有的字张国强都不能认全。不认识就查字典,一边背书中的知识点,一边去学习书中不认识的字。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其他大大小小的困难,张国强都挺过来了。

现在,张国强已经是北大保安队的队长。在北大,许多人都认识他,人们称他为“考证达人”。张国强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敬佩和认可。

想要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成长之路上的艰辛必不可少。无论出身如何,每个人都有资格活得更好,活出尊严,只要你愿意付出超出他人数倍的努力。

跟随时间的脚步,见证努力的成果,张国强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北大成功秘诀——克服厌学情绪

北大人将学习视为一种信仰,一种伴随终身的习惯,所以考证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像张国强这样的考证达人有很多,他们不会对此反感,反而感到轻松。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要说考取诸多证书,就连持续学习一段时间都很困难,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学会克服厌学情绪非常重要:

1.保持好心情

在北大人看来,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心情不佳。回想自己的学习经历,就会发现不无道理。当我们处于情绪的低谷时,不要说学习,就算是玩也会闷闷不乐。因此,保持好心情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

当心情低落或是不想学习的时候,北大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会放下手里的课本,听听音乐,外出散散步,让自己度过“学习疲劳期”,等心情好转之后再拾起课本。

2.交替学习法,不要死读一门功课

如果你将精力放在一门功课上,那么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北大人深知此点,所以他们利用交替学习法缩短“学习疲劳期”。举例来说,用两个小时学英语,当兴致降低或感到疲倦后,转而温习语文。利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平衡各门课程,而且不易产生厌学情绪。

3.适当运动,精力更旺

累了的时候出去跑跑步,走一走,看看风景。运动不仅会起到放松的作用,还能够为自己提供充足的精力,在精力旺盛的状态下,也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了。

4.精神鼓励法

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你找到解决方法之前,不要自暴自弃,而是应该自我鼓励。只有保持自信心,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兴趣。

一次课堂上,北大教授就同学们交论文的事儿提出了一项小调查。他问同学们:眼下,如果你们的论文提交时间已经快到截止日期了,可是你的论文还没有完成,你会如何?请在下面三个选项中选一个最贴合你赶论文状况的。

·你会抓紧干,而且加快效率,但出错也不多。

·你会努力干,逼着自己干,可是却频繁出错。

·你心里会着急,但还是维持原来效率,避免出错。

这是一道思考题,其实教授是想看看同学们的应变能力。

选择第一个选项的,是一个应变能力比较好的人,而且精力旺盛,他们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变故和挑战。

选择第二个选项的,应变能力中等,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很可能在调整计划的过程中出现纰漏。

选择第三个选项的,应变能力较弱,在适时调整自我计划等方面稍微弱一点,但是他们却有坚韧度,只要坚持努力,还是能够扭转劣势的。

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只有每天再度战胜生活并夺取自由的人,才配享受生活的自由。

——北大人箴言

在北大人的概念里,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他们并不奢求走出校园便获得成功,甚至可以接受长时间的默默无闻,然而绝对没有人放弃。也许他们在等待一个机会,也许他们觉得时机未到、羽翼未丰。总之,他们知道,一切都还没有开始。

20世纪50年代,在北大有一个名叫赵鑫珊的大三学生因为考试成绩没过留级了,这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赵鑫珊本身的成绩很好,怎么会因为考试不过而留级呢?

当辅导员找到赵鑫珊谈话才知道,原来,考试不过居然是赵鑫珊故意的。他告诉辅导员,故意考砸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毕业。

俗话说得好:“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如果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够成熟,哪里有资格去外面的世界竞争和翱翔。所以在进入大四之前,赵鑫珊以这样的方式选择了留在校园,继续学习和深造。

赵鑫珊的行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疯狂的举动,这样的做法在北大堪称绝无仅有。试想,即使是现在的你,为了留在北大,应该也不会选择故意考砸吧?

那么,一个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大学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使他成为学界的一个异数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赵鑫珊先生有着明确的自我认识。他意识到自己不够完美,所以宁愿多读一年也不离开校园。因为他清楚,想要高飞,这样的一个积累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明白了这一切之后,赵鑫珊开始设立明确的目标,他要变得更加优秀,所以他开始努力地读书学习,然后把自己的收获和新知识用著书的形式来分享。当然,他很清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时至今日,赵鑫珊已经是一个成功的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出版作品近五十本。这些作品的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每一本书都对哲学、诗歌、物理、音乐、建筑、数学等不同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

赵鑫珊不断努力,去实现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目标,在一切要趁早的时代,他并没有害怕太晚而无法成功,他始终相信,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很多事,你以为错过了,来不及了,其实一点都不晚。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如果你有想要去完成的目标和想要去实现的理想,当下永远是最好的开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工作比较困窘,他们的工作比较迷茫,而他们的口头禅也是:“我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这些人是最反面的教材,看看50岁创业成为亿万富豪的陈泽民、72岁创业成为肉类食品大王的陈欲光,他们在如此高龄依然能创造一个崭新的人生,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记住,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