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大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17世纪的德国

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德国还是农业国,工商业不发达;一般说来,经济发展是落后的。并且这时德国内部不统一,分裂成好多小国家。资本主义刚刚萌芽,资产阶级在德国软弱无力,不可能取得统治权,便企图在封建制度的架子内,以王侯的“开明专制”形式来追求自己阶级的利益;它也为自身的需要,推动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当时德国的思想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这种对封建势力妥协倾向,以及对于科学的要求。所以当时整个欧洲的进步的科学潮流在德国思想内也有所反映。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hm Leibnitz,1646—1716)是这时期德国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他也是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也可以说他是近代德国的第一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莱布尼茨生于德国莱比锡的小资产阶级家庭。他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他在那个大学内学数学、法学。他受了经院哲学的影响,也曾与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马勒伯朗士交流过思想。

莱布尼茨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他在科学上有贡献,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发明微积分学。他也研究并提倡技术上的改革。他于1700年创立了柏林科学院。

莱布尼茨参加政治的和外交的活动。他在政治上拥护当时比较开明的王侯,为政治现状和宗教辩护,以他的哲学理论企图证明这个世界是“最好的可能的世界”;实际上当时德国王侯是正在压迫剥削人民。

他的重要著作是《单子论》(1714年)和《人类悟性新论》(1704年)。莱布尼茨在认识论上,同笛卡儿一样,是唯理论者。他也相信人有固有观念,认为空间观念是人所固有的,知识都是来自理性,至少对可靠的、普遍的、必然的知识来说是如此。感觉不能提供普遍的知识,因为感觉都是特殊的、个别的。他自认在这方面的主张“和柏拉图一样”。

当洛克《人类悟性论》出版之后,莱布尼茨写了《人类悟性新论》驳他(因为未写成时洛克已去世,所以未能印行,1765年才出版)。莱布尼茨认为人心最初不是空白的。他用雕像的大理石作比喻:心不是单纯一色的大理石,而是有纹路的。因为它有这些纹路,所以它只可雕成某一个神像而不能雕成任何别的神像。因此,从某一意义说,这个像可以认为是这块大理石所固有;这个固有的,当然要加工,才可以完全实现。他承认在时间上,人是先有感觉,后有普遍的知识;但他以为普遍的知识早已潜在;潜在是说虽然存在而还未被人明白地意识到。

莱布尼茨认为人有好多知识不被意识到,如旧有经验不用时不在意识内,甚至有时要用它时也想不起来,又有微弱的感觉不被意识到(详见后文)。他想用这些论证人有固有观念和固有原理。可是他这种论证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人有些知识不被意识到,并不能证明这些不意识到的之中一定有固有的观念和原理。

莱布尼茨是要为宗教辩护,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之所以主张有固有观念,主要是为了证明上帝、灵魂等等是人的固有观念,是无可怀疑的。他的世界观,他自称为单子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是为上帝留地位的。

他认为只有单一的,主动的东西才是真正实在;存在的是单子;单子是单一不可分,是主动的力。因为它是力,所以它会抵抗外力,表现为占空间的物质。换言之,单子的本质是精神;物质只是它的从外面看来的表现。单子既然是主动的,所以它的一切变化起于自己的内因,外力不能影响它。因此单子是永存的,它的数目始终不增也不减。

单子有无数等级,从最低到最高。世界的最高单子是上帝;上帝是原初单子,由他发射出一切其他单子。人的构造与世界相似,是由身体中的最低到最高的单子构成;人身的最高单子就是人的灵魂。因为单子的数目不增不减,所以灵魂是不灭的,人的最高单子领导身中的其余单子,就像上帝领导其余单子一样。只有生物有领导单子。

单子的根本是精神的、心的,所以它们都有观念。低级单子只有暗昧不明的观念。单子越高级,它的观念就越明白。无生物的观念极暗昧,几乎只有零度的明白性。动物有观念,但不十分明白;莱布尼茨不同意笛卡儿动物只是自动机械之说。人的观念有明白的,有暗昧的。上帝所有的观念都是彻底明白的。

莱布尼茨的这样说法是要使科学与宗教妥协;因为据他这样说,心与物就没有分界了。

莱布尼茨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强调实体“本身之中具有活动的力”(列宁),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如列宁所称。

莱布尼茨既然说单子完全不受外力的影响,单子与单子没有因果关系,就不能不对心身关系这个问题想出新的答案。

他既然认为一切单子彼此绝不互相作用,那么,物质(单子的结合)刺激何以能使人(灵魂单子)起感觉,人的立意又何以能使人的身体(单子的结合)发生动作呢?

他的回答是:单子虽然各自独立,但与其余单子并存于同一世界内。这个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他创造之时已经把每一单子造得在它发展的每一阶级都反映世界的一切其他单子的状况。所以外物刺激人体而发生变化之时灵魂单子会发生感觉;同样,灵魂单子立意之时身体会动作起来。他说:“知觉是单子用以代表外物的内部状态”;又说:“灵魂遵从自己规律而身体也遵从它自己的规律;并且由于一切实体(即单子)间的预定和谐(preestablished harmony),灵魂与身体彼此互相符合,因为它们都是同一世界的代表象”。上文已说过,莱布尼茨为当时社会秩序辩护,他也用预定和谐说作为辩护的理由。

莱布尼茨对于心身关系的说法就是后来身心平行论的来源。

撇开单子不论,只就观念说,那么,是有明白性不同的观念的。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是莱布尼茨对于微觉与统觉的学说。

莱布尼茨用连续性(长系列的逐步渐进的变化)这个概念用于单子的等级,也用于观念的等级。观念按它的明白性的不同程度而分成很多等级。人的观念比无生物、植物、动物的观念远更明白。但人的观念也有许多不同程度的明白性。最不明白的观念,他叫做微觉(petites perceptions)。最明白的叫做统觉(apperception)。统觉不特是最明白的观念,而且是有自觉的观念。他说:“统觉,就是意识,或说,对这个内部状态的反省认识。”

莱布尼茨又把观念的明白性与单子的主动性联系起来。他说,主动性越大,观念就越明白。统觉极明白,由于主动性大,所以统觉含有自我意识。上文引用那句话中的“意识”,就是指自我意识。

莱布尼茨以为微觉是明白性等于零,或几乎等于零的观念。他用海浪之声来说明微觉:海浪拍岸,声大如雷。他认为这必是由于每滴海水拍岸时都发生声音,所以才会积累成为这么大的声音。但是每滴水的声音是极微的。可是它们既然能积成巨响,每滴水必定已有声音,无论多么小。对这种极微声音的感觉就是微觉。

小声积成大声的解释,只适用于渐进与渐更明晰的在感觉阀上的听觉刺激,不适用于感觉阀下的刺激。阀下刺激是听不到的,没有声音的。可见莱布尼茨上述这种解释是不能成立的。

莱布尼茨的微觉说认为人有没意识到的知觉,他的这个理论是引起后来“无意识”学说的一个因素,其影响是不好的。

莱布尼茨强调心的主动性和统一性,这是后来德国和英国以这种主张与联想主义心理学对立的心理学传统的开端。

莱布尼茨的思想表现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他的单子论认为世界一切物都有心,无生物与植物也都有观念,这是把心这个观念扩张到无用而有害的地步了。他的荒谬的“预定和谐”的心身关系论则是他的客观唯心论的推演,是后来心身平行论的祖先。

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基本上是形而上学的,但也包含有一些辩证法的因素。他对科学是有贡献的,部分在于他提倡科学,特别在于他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

17世纪是西欧资本主义确立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比文艺复兴时期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西欧各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因之在唯物主义思想上的表现也不相同。有的国家的思想家是唯心主义者。

当时由于科学发展的水平,唯物主义的思想带有形而上学的色彩,并且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而在另一方面,则唯心主义者也不得不接收一些科学的因素,如莱布尼茨。

这个时期,在认识论上形成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英国的洛克是经验论者,而德国的莱布尼茨则是唯理论者。人类认识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被分裂开了,因此他们对于认识过程不能得到正确的、全面的了解。

这些思想家对心理现象或多或少地有所讨论。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心理研究,在它的理论和具体观察上,都比前一时期进展了一步。联想主义的心理学此时在英国开始,其起源是由于反对唯理论者的天赋观念学说。这一个心理学倾向,后来更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