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与诗词关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中国古典小说既是上层文士茶余饭后谈资或游戏笔墨的重要对象,也是普通百姓劳动之后休息时消遣的重要娱乐形式。小说文体随时易迁而定义不同,类型众多,流派纷呈。小说文体自唐代获得独立以来,最主要的文体特征是“文备众体”,而小说与“众体”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有诗为证”是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通俗小说与其他民族小说区别最大的特征之一。本书就试图以话本小说为切入点,通过研究话本小说与所引入诗词的关系来探讨中国古典小说“有诗为证”形式的形成、发展、壮大过程,并考察这种特质如何成为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文体特征。

陈平原先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中强调,影响小说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史传”与“诗骚”。但是随着近代西方叙事理论与小说观念的传入,“有诗为证”这种文学现象受到激烈的批判,特别是在“小说界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之下,“诗骚”的热情在消减,“文非文,史非史”的政论小说创作形成大观。幸好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研究者意识到不能完全使用西方的叙事理论和小说观念来评价、批判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而要重新审视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特点。中国古典小说有自身的叙事理论与审美价值,应该从“中国古典小说民族特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的各种现象与特征,如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的演变、与戏曲同源异流的交叉现象、与民间说唱的交流互动关系、情节结构的原生态等,都是构成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质。

中国古典小说与引入诗词的关系在此研究风气下,也提上了日程,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总括起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为著名小说卷中诗词做鉴赏工作;二是研究小说卷中诗词的价值、作用、意义、地位、弊端等;三是从总体上论述小说与诗词的关系。主要成果有:

(1)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2)孟昭连:《金瓶梅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3)陈东有:《金瓶梅诗词文化鉴析》,巴蜀书社1993年版。

(4)郑铁生:《三国演义诗词鉴赏》,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5)吕树坤:《著名古典小说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6)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修订重排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

(7)林辰等:《古代小说与诗词》,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8)崔际银:《诗与唐人小说》,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9)牛贵琥:《古代小说与诗词》,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吴怀东:《唐诗与传奇的生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李志艳:《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以四大名著叙事话语中的诗歌为例》,巴蜀书社2009年版。

从上列诸作可以看到,《诗与唐人小说》、《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唐诗与传奇的生成》等解决了中国最早的小说独立文体——唐传奇与诗的关系。也就是说,《诗与唐人小说》等比较妥善地解决了文言系统小说与诗之间的关系。然而,却没有回答通俗小说与诗词的关系问题。于是,在“诗骚”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研究这方面,就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但由于问题比较复杂,故迟迟没有得到学者们充分的开发。

近年来情况有了一些转变,表现之一是研究通俗小说与韵文(诗词)之间的关系方面开始成为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热门[1],研究也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

话本小说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通俗小说流派且唯一以形式为划分标准的流派,“有诗为证”现象更突出,因此在论述话本小说动辄“有诗为证”这一现象时,要还原到历史中去,还原到话本小说文体的本质特性中去,不能仅仅以今日之眼光和视角去评价和衡量古代某种流行且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文学范式,更不能拿西方审美趣味来评价中华民族的审美爱好。此外,文体学研究方兴未艾,小说文体研究也成了显学之一。此类研究从理论上为进一步研究话本小说“诗骚”传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书确立“话本小说与诗词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往探讨的“话本小说中的诗词”,笔者的立足点是话本小说,非以往的“诗词”,这一点须明确。以往的研究成果是本书研究的基础,力求在此基础上深入一层、更进一步,并从多角度来观察研究。

本书所说的“话本小说”,包括有话本以来的话本小说与拟话本小说。话本小说体制主要由题目、篇首诗词、入话、头回、正话与篇尾诗词这六部分组成。其中,头回有故事性;入话没有故事性,多是解释、议论性文字,这时候入话与头回是可以分清楚的。可是随着体制的变革,一些话本小说的头回故事性削弱,夹叙夹议,带入话倾向,这时候头回与入话便很难分清楚;随着体制的变革,入话解释、议论时也多插入缩写或者概括的故事典故,这时候也很难分清楚是入话还是头回。故此,下面论述过程中将“入话”与“头回”两个词语明确分开论述或统计的,就意味着所论及之话本小说头回与入话可分清楚,如果用“入话与头回”、“入话(头回)”或“头回(入话)”等词语的,就意味着所论及的话本小说的入话与头回较难分清楚,只能这样笼统称呼。话本小说具体篇目与数量将参考《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丛刊》、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欧阳代发《话本小说史》、陈大康《明代小说史》、程毅中《宋元小说家话本集》,以及《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综合而定。

据程毅中先生所辑《宋元小说家话本集》,宋元话本主要有40篇:《红白蜘蛛》、《三现身》、《山亭儿》、《杨温拦路虎传》、《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碾玉观音》、《西山一窟鬼》、《定山三怪》、《错斩崔宁》、《种瓜张老》、《西湖三塔记》、《简帖和尚》、《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合同文字记》、《风月瑞仙亭》、《快嘴李翠莲记》、《洛阳三怪记》、《张子房慕道记》、《阴骘积善》、《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刎颈鸳鸯会》、《花灯轿莲女成佛记》、《曹伯明错勘赃记》、《错认尸》、《老冯唐直谏汉文帝》、《夔关姚卞吊诸葛》、《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赵旭遇仁宗传》、《史弘肇传》、《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金鳗记》、《勘靴儿》、《陈可常端阳仙化》、《张主管志诚脱奇祸》、《俞仲举题诗遇上皇》、《皂角林大王假形》、《福禄寿三星度世》、《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明清两代的话本小说与拟话本小说除《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外,约71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话本小说为通俗文学,文字使用不像高雅的主流文学那样严谨,在印刷、传抄过程中常用俗字、异体字、同音字、同义字等,如“飞”往往作“非”,“娥”与“蛾”混用,“叫”与“教”互用,词牌“御街行”作“御阶(堦)行”,等等。又因为话本小说往往有文字素材,经改编之后,姓名、情节以及一些细节与原著往往有些出入,如《情史》作“陈寿”,大病三年,而《醒世恒言》卷9《陈多寿生死夫妻》作“陈多寿”,大病十年;又如原素材作“韩师厚”,话本小说作“韩思厚”,等等。引用原文时依据原文全录,不作修改。

所谓“诗词”,这里指话本小说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话本小说中出现的所有韵语,是话本小说中韵文的统称,下面行文时为简便,亦将“话本小说诗词”称为“诗词”。由于曲、小曲、对句、俗谚语、对联、谜语等功能与诗、词等韵语大致相同,也纳入本书的考察范围,成为研究对象。还要明确指出,话本小说诗词不是唐诗、宋词那样的文人诗词,但是又与唐诗、宋词这样的文人诗词有一定联系。林辰等在《古代小说与诗词》一书里说:

小说诗词毕竟不同于文人诗词。小说诗词是作为小说创作的一种工具被引进小说中来的——所以,小说诗词虽然还保存着诗词曲赋的外形,却已经是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了;成为小说的一种表现手段,成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技法了。[2]

这说明小说诗词与文人诗词不同,不过小说诗词依然保留着文人诗词的外形,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该书后面又进一步说明,小说诗词在地位上从属于小说的局部或整体,其作用是服务于小说故事情节,用以描写、议论、抒情。当文人诗词被引入小说之后,因其从属性而被俗化与简化,只剩下“诗词”的外壳,因此,不能用文人的标准去衡量小说诗词的艺术成就。话本小说诗词也从属于话本小说的局部或整体,是话本小说叙述故事的艺术手段之一;为话本小说人物故事情节服务,是散文叙述时进行描写、议论、抒情不可缺少的有效控制手段,同时其体裁与形式依然保留着文人诗词的外壳与形貌,成为适合话本小说叙述需要的俗化、简化了的“诗词”。因此,下面各章具体论述话本小说与诗词的关系时,均不适宜以文人诗词之体式、成就去衡量、评价、判断话本小说诗词。

一般来说,话本小说用诗的情形有两种:外引与内引。外引是指以“诗曰”、“有诗为证”、“正是”等前导语引出的诗词,如篇首诗词、篇尾诗词,以及正文中间评价人物事件时使用的诗词。内引是指以话本小说中以人物的口吻引出的诗词,包括人物题诗、赠答、联吟、弹唱等各种情形。

还要指出的是,对话本小说诗词进行定量统计时,还是以文人诗词的体式来划分“七绝”、“七律”等类别,不过由于仅存外壳、形貌,加上话本小说诗体复杂错乱,可能在统计过程中将某些“四不像”之诗体就近分配到某个类别,故此,论证过程中的“分体”统计只能作为参考数据。下文论述时,一般情况下称“诗词”,包括话本小说中出现的所有韵文体裁,这时候“诗词”是指与话本小说中散文相对的“韵文”;但间或把“诗词”与“赋赞”并提,这时候“诗词”是指诗体与词体韵文,而“赋赞”是指赋、赞等较长的韵文。前者针对韵散相间而言,后者针对话本小说中诗体不同而言。


[1]孙步忠:《古代白话小说中的诗词韵文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张育红:《〈水浒传〉韵文初探》,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李晓芳:《石蕴玉而山晖 水怀珠而川媚——论诗词在〈红楼梦〉诗化风格中的作用》,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郭伟宏:《才子佳人小说与诗词》,硕士学位论文,青岛大学,2005年;赵鹏:《水浒传中韵文的地位和作用》,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颜鹄:《论明初章回小说中韵文框架的形成——以罗贯中三部作品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皮芳芳:《韵文的叙事功能及其对通俗小说叙事艺术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蒋伟:《宋元小说家话本中的词研究》,硕士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仅郭伟宏与皮芳芳论文以小说作为立足点,而其他论文都是以“诗、词”等韵文为立足点。

[2]林辰、钟离叔:《古代小说与诗词》,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