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员工激励整体解决方案:让员工自发自主去工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3 员工激励的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员工激励是通过激励措施的实施激发和推动员工产生自觉努力、改变的意愿,从而取得激励效果。所以引导性原则是员工激励的首要原则,只有充分理解引导的含义和产生作用的方式,把握好激励的引导方向和力度,才能很好地实现激励的作用。激励引导的方向应该是组织期望员工努力和调整的方向,引导方向应简单清晰,切忌过多过杂没有重点。激励引导的力度,是指应该用机制的设计引导员工行为,而非过于生硬的规定和要求员工的行为,保留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2.明确性原则

激励政策要明确,只有明确了激励的目的、对象、内容、方式等具体的激励措施,并使员工理解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能够获得激励,激励才有可能产生作用。这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激励的对象必须明确,哪些员工在激励范围内?要获得激励员工必须做什么?必须怎么做?根据明确的要求,员工才有可能朝激励政策引导的方向努力。二是激励的内容必须明确,员工按照激励政策要求完成任务会获得什么样的激励?兑现的方式?兑现的时间?在明确激励内容的时候,应考虑到员工完成任务的不同情况结果,分别对应设置不同的激励内容,当这些激励内容都明确时,员工才会认为这项激励政策是确实会执行的。

3.合理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大部分行为选择是基于理智的,即人们通过仔细权衡、认真分析,判断某件事情值得做、做了之后得大于失,人们就会去做这件事。组织对员工的激励,就是要调动员工理智上的积极性,让其明白做这件事比不做这件事更合算,让他从心底有完成任务的冲动。因此,组织激励必须把握好激励措施的合理性,要根据引导员工实现目标的价值大小来确定适当的激励量,若激励力度不够,激励的效果就无法达到。同时,在不同激励对象对应激励措施设计的公平性方面也要做到合理,避免不合理的制度使员工产生不平衡心理而减弱激励的效果。

4.时效性原则

组织进行激励时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员工做出值得激励的成绩后进行及时激励,有利于员工将激励与成绩联系起来,通过激励把他的成就感放大,从而使他获得心理上的快感,调动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是按照约定进行的激励兑现,如发放奖金,也应及时兑现,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预期的好事会心存期盼,当预期不能如期而至,过了时间,人们的期盼就会不断降低,奖金晚发对于员工的激励效果就会大大减弱。

5.按需激励原则

组织激励的目的是通过满足员工的期望和需求,调动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激励的起点是员工需求。在实际的组织中,员工的需要比预想的更要千差万别,一方面,员工需要因人而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成长背景的员工,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非常大的差异,必须分别考虑和设计激励措施。另一方面,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员工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组织在设计激励措施的时候,应考虑到不同员工的需求差异,以满足员工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原则制定措施,这时对员工的激励力度会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