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卖萌,我们都有一颗年轻的心
卖萌者得天下。
这是一句流行的网络语言,要讲明其中的道理,不得不从一个几年前的老故事说起。互联网新经济时代,为什么还翻老皇历?因为这个故事太生动、太有趣,而且具有代表意义,值得拿出来说说。
○ 瓜片哥一萌难忘
某一天,湖南台《天天向上》节目来了一位客人——瓜片哥。大家知道,这个节目的主持人特别多,不好识别,瓜片哥上节目时,把“天天兄弟”的名字写在手心里(此情此景似乎可以激活一点你儿时的记忆: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还要考高分,一到考试想作弊,乱七八糟的东西写满手臂,很容易被老师揭穿,结果不是被父亲一顿暴打,就是被母亲一顿“海扁”)。在节目中,瓜片哥的这一做法被爱搞事的主持人们发现,主持人几兄弟极尽调侃之能事,把瓜片哥狠狠娱乐了一把。瓜片哥是谁?乃六安瓜片的领军人物曾胜春是也,作为徽六的董事长,那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家这不是犯错误,而是有意为之:《天天向上》的嘉宾来了无数,你还记得起多少?唯有瓜片哥想忘记都难!瓜片哥这个动作,用当下网络语言解读就叫——卖萌。
○ 万事万物皆可萌
“萌”本来是指草木初生之芽,后来日本动漫流行,“萌”就有了引申义——指读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时,荷尔蒙分泌引发一种热血沸腾的精神状态。互联网时代,“萌”装入“轻松、单纯、天真”等元素,演变成一种流行文化,有乐、有料、易亲近。于是,“萌”深入人心、引发共鸣,甚至出现“万事万物皆可萌”。
网络是滋生“萌”的沃土,象牙塔里的网络原住民,自然领先一步,闽南师大先“萌”了一把,“学长要走了,学姐交给你”的标语,令人忍俊不禁,也让这个二流学校火得一塌糊涂。
“萌”在网络上发芽,在商界壮大,“卖萌营销”在商界广泛运用,获得点赞无数,一向以正宗美国文化自居的可口可乐也入乡随俗,换了新装,“可口可乐”被“退位”“白富美”“天然呆”“文艺青年”等萌语取而代之。这几年一会儿歌词萌,一会儿表达萌,硬是让百年老树开出了新花。
“萌”来势汹汹,连高大上的央视也抵挡不住,即使是央视最严肃的节目《新闻联播》,也玩起了“浪漫”,向全国观众卖了一把萌:2014爱你一世。
○ 卖萌,我们需要一颗年轻的心
问世间“萌”为何物,为什么没人能挡得住?这得回归人性,从人性说起。
21世纪,中国跑步进入信息社会,工作生活由慢节奏变成快节奏,每个人都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无奈,压力过大,很多都市人都有不良情绪,人们需要释放紧张、压抑、烦躁、冷漠等不良情绪。发现自己、他人或事物可爱的一面,成了大家潜意识的需求。“萌”那单纯、天真、轻松的可爱状态,满足了人们释放压力的需求,当然很容易打动人。
萌的三大要素组合起来有另一个解读——装嫩,这不是拒绝成年,也不是一种心理病,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人小的时候,盼望快点长大,但品尝了社会的艰辛以后,却很想保持童心:用童年的心做成人世界的事,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一份天真,一份对未来的希望,一种简单的快乐,这是人类成长历史中永远无法摆脱的情结,即使是伟人,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也是孩子。
萌其实不是装嫩,只是通过装嫩让自己保持年轻和开心的状态,它是真正成熟的标志,秀的只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心态上的年轻,言行上的体现,给自己快乐,给大家快乐,有什么不可以?于是,越来越多的成人萌了起来,几十岁的大妈穿着、说话像小女生似的,大老爷们喜欢毛绒玩具,祖孙三代一起看《熊出没》,连环画重出江湖,幼稚语调把你我包围……似乎我们又回到孩子的世界。
21世纪,卖萌无罪,可爱有理,如果不会卖萌,那你就OUT(即落伍)了。
○ 六个词,卖萌得天下
萌文化差不多经过10年的发展演变,找一个卖萌点,显一下“可爱之处”,触动顾客那颗年轻的心,稍不小心就引爆流行。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当口,一本正经寸步难行,而卖萌者得天下,卖萌营销出彩的案例不少,但还没有系统化和公式化,笔者这几年一直带领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体会,积极实操,总结出一套卖萌营销宝典,共6个词:萌语、萌名、萌形、萌物、萌人、萌神。
萌语:与生硬的产品语言模式说再见,利用天然萌呆的语言,使用轻松俏皮风格的文案,让产品(销售)语言既不失专业性与精确性,又有料、可乐,由此与消费者的生活场景融和,与顾客形成心灵共振,不仅让购买主动发生,还让顾客主动分享。这一点,最能体现的是人多力量大的淘宝系,在与客服的交谈中,卖家甄嬛体、元芳体、咆哮体信手拈来,一口一个“亲”的撒娇,让“亲”这个词成了全民卖萌首选的词汇。
萌名:产品或品牌命名追求喜剧效果,让产品名好看、好记、好听,拉近与顾客的心理距离。常用的方式有两招:其一,颠覆传统,用戏谑的方式追求喜剧效果;其二,运用顾客的生活语言,用俚语、俗话给产品命名,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样的好名字很多,如童装品牌大嘴猴,一秒就萌化一大批消费者,经典的还有《奇葩说》节目,原来知识不仅可以萌,而且可以“萌”得有滋有味!
萌形:用设计开辟市场,用大胆甚至出位的图片不断刺激、触动顾客的神经。精准锁定目标消费群体,把他们的喜好审美运用图片、动漫、数字等精美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夸张的视觉冲击力和娱乐化图片来表达产品,以包装载体传递给消费者,让他们清楚地感知和接收。前几年,教科书级的案例是里美,营造出梦幻般的童话氛围的品牌,青春一族对它毫无抵抗力。近年,最出彩的是三全,这个速冻食品搞了个三全呆萌礼盒,通过向85后网友征集,最终确定了一个娇憨可爱的卡通粽形象,而且,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龙粽粽,这个龙粽粽不简单,引发点赞一片。
萌物:通过塑造卡通动物形象来卖萌,这是互联网公司的至爱,百度一下,你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以动物为品牌形象,信手拈来,案例一大把。美国社交游戏公司Zynga的形象是一条狗,腾讯公司的形象是一只肥肥的、憨态可掬的企鹅。卡通形象之所以有广泛的市场,皆因人类有一个基因,天生想保护和亲近动物。当然不是每种动物都能进入人们挑剔的法眼,权威研究表明,哺乳动物最容易获得宠爱,退而求其次,鸟类也可以接受。然而,即使你选中这两类,也不表明你会成为幸运儿,要萌翻大家,让人觉得可爱,必须满足人类对可爱的审美苛求——保留一些幼儿期的特征。因此,要打造人见人爱的呆萌形象,必须遵守5个原则:头大而圆;眼睛大,且眼睛位于头部中线以下;有圆鼓鼓的脸蛋;身形是圆乎乎的;拥有柔软且有弹性的皮肤。
萌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产品“人性化”的品格,用产品承载生命深处的美,与顾客形成心灵共振,占据顾客的心。对人性有深入的洞察,深入把握顾客的灵魂,让消费者把本身的想法、梦想映射到产品上,这样产品就有故事、有情感、有情趣和有生命,也让顾客多了一个喜爱它的理由。在这个萌点上最值得推崇的是杜蕾斯,本来夫妻那点事是比较隐讳的——只想做不能说。其化身杜杜,把这点事说得有料有趣,在社交平台上玩得风生水起。碧浪姐也不错,这一包洗衣粉,以独特口吻辣评时事与热点,不仅有了生命,一不小心还成了大姐大。当然,我们还要给思念汤圆点个赞,作为速冻食品,这个圆润的糯米团子也能与时俱进。思念为每种口味的汤圆都量身打造了一款造型,于是汤圆变成百变女神,如冷艳的傲娇女、优雅的知性女、乐观的阳光女、多愁善感的敏感女等。于是,其关注度猛增。
萌神:让萌成为品牌的DNA。我们在产品中加入娱乐元素,让产品玩具化——好用更好玩,让消费者在娱乐中体验,为产品服务叫好。这样一来,我们便轻松按动了消费者的情感按钮,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空间,赢得了市场。这实战起来并不难,有些行业具有天生呆萌的基因,比如玩具业,最经典的代表当然是芭比娃娃,大眼睛、长头发,让其长盛不衰,大姑娘与小女孩都喜爱。即使产品与萌相去甚远,我们也可以创条件萌一把,比如汽车,大家最熟悉的甲壳虫、mini copper、smart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这些车既不高端大气上档次,也不经济实用有性价比,但都其有萌点,所以,赢得尖叫一片。最会运用“萌神”的当属三只松鼠,一颗坚果本来与萌无关,但是人家创造的“全员松鼠化”“主人文化”两大杀器,让购物流程变成客服“松鼠星人”专门为顾客“主人”递送一个叫作“鼠小箱”的包裹,创造了销售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