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之访美掠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天寒有鹤守梅花——中美特使陈香梅访问录

难以忘怀的宴席

我们一行6人,18日从纽约到华盛顿。是日傍晚,陈香梅女士在汉宫酒店设宴招待我们。陈香梅在1944年19岁时就是中央通讯社的记者,因采访援华抗日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简称“飞虎队”)而享誉国内外,后与航空队司令官、号称“飞虎将军”的陈纳德结为伉俪。她曾利用这种特殊身份救助过我党在国统区的地下工作人员脱离险境。

晚宴菜肴丰盛,中西合璧。陈香梅像中国的家庭主妇似的,不时给我们劝酒夹菜。她敬酒时说:“这是祖国的绍兴黄酒,10多年前我访问中国台湾时,是蒋经国先生送的,味很醇,为祝愿祖国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干杯!”

席间在座的,有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华盛顿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彭湛东和中美航空公司董事长郝福满。席间,天南地北,谈笑风生。陈香梅一会儿询问江西的情况,一会儿回答我们的提问。

晚宴充满亲情、乡情,宴后,她与我们一行合影。当时年届70的陈香梅,看上去似才60岁光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明亮而柔和,得体的淡黄色衣裙,使略胖的身材不仅不显臃肿,倒更有一种富态的潇洒。

从宴席间的谈话中我领略到:饱受过动乱之苦的陈香梅希望祖国和平稳定,希望两岸能走到一起,希望中美加强合作。为此,她穿梭大洋两岸和海峡两岸,做了大量工作,功劳卓著,深为人们钦仰。

在抗战中举家流亡

陈香梅生于北平(今北京),在中国香港长大和受教育。她的外祖父与廖仲恺是同胞兄弟,所以她叫廖承志为舅舅。她的父亲陈应荣是外交家,获得英国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母亲廖香词也曾留学海外。即使家世显赫,但战争来袭,陈香梅的青少年时代也只能在逃难中度过。1937年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陈香梅及她的五个姐妹跟随母亲到香港居住。由于家中财产被日军侵占,一家人到香港后只能靠变卖首饰度日。三年后,陈香梅母亲罹患癌症去世,少时的陈香梅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四个妹妹的重任。1941年12月,日军进攻中国香港。在圣保罗女书院避难的陈香梅一家,遭到日本鬼子的敲诈。香港不再安全,陈香梅一家开始流浪生涯,经澳门到广州湾,进入茂林到达桂林,之后入读岭南大学,随着岭南大学不断西迁。到1944年大学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她被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特招,成为首位战地女记者。

铭记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

当时,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的任务之一是报道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由于陈香梅英语流利,她接受了这项重要的报道任务。1937年受时任中华民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之邀,陈纳德到中国训练空军飞行员。1940年初,陈纳德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许令,在美国召集年轻飞行员112名、机械员和文职人员300多名,组建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中国人称为“飞虎队”)。当时日本空军多次出动百架飞机,轰炸缅甸仰光,以封锁中国对外通道。陈纳德率航空队迎击,两个月内共击落敌机217架。日军飞行员产生了巨大恐惧。

为了打破日军对中国的战略封锁,陈纳德指挥飞虎队队员,历经艰险,开辟了东起昆明、中经缅北、西达印度的“驼峰航线”。他们在这条“世界屋尖”的航线上,飞行了1328次之多,载运了25000多名中国官兵,1600多匹骏马,300多门迫击炮、反坦克炮、榴弹炮等,用这些美制新式装备武装中国军队,投入湘西战役,使日军在湘西战场的“一号作战计划”彻底失败。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仍然在怀念这位来华参加抗日战争的空军英雄。抗战时,陈纳德率飞虎队将数百只信鸽带到了中国,这些信鸽的后代至今仍在成都军区服役。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的通信功能已大大弱化。中国军队保护这些信鸽,更主要是为了铭记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与中国人民携手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荣历史。

采访陈纳德,造就了惊世良缘

初出茅庐的女记者陈香梅,当年刚好19岁,而51岁的陈纳德已经是威震长空的美国空军指挥官。陈香梅要采写陈纳德的人物专访,记者和采访对象因飞虎队联系在一起,造就了一段惊世良缘。抗战胜利后,陈纳德离开中国时,陪都重庆万人夹道欢送,陈香梅也到机场送行。陈纳德在众目睽睽下拥抱陈香梅,说他还要回到中国来。

4个月之后,陈纳德带着一纸离婚书来到上海,正式向陈香梅求婚。对年轻的陈香梅来说,陈纳德的这个大胆决定,令她无法拒绝。

1947年12月21日,陈香梅与陈纳德结婚。结婚时父亲问她:“你们年龄相差那么大,如果陈纳德过世了你还年轻怎么办?”陈香梅说:“我只要轰轰烈烈的炽热爱情,而不愿意一辈子过平平淡淡没有涟漪的生活。”

翌日,中美两国各大报刊都登载了一张飞虎将军亲吻东方美人的照片。蒋介石、宋美龄祝福了这对新人,并派外交部次长到上海祝贺。

文笔优美,字字血泪

陈香梅具有厚实的国学基础,才思敏捷,心随笔至,潇洒自如。她创作的《陈纳德与飞虎队》《陈纳德将军与我》《陈纳德与中国》等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她写的散文与诗《遥远的梦》《留云借月》《往事知多少》,文采斐然,在美国曾发行20多版;她用英文撰写的长篇小说《一千个春天》,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是美国当年的十大畅销书之一,迄今已先后在海外再版20多次。《一千个春天》主要回忆她与陈纳德将军十年的美满婚姻、伉俪情深,情到浓时却一朝生离死别,文笔优美,却字字血泪。陈香梅说,陈纳德年长我30多岁,他当时追求我3年,那时他很英俊,虽是军人,但博览群书。正如陈香梅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所说:“他进入我的生命中,像春日和风唤醒了百花,像四月的阵雨润泽了大地。”

过人胆识与政坛声望

陈纳德将军病逝时,陈香梅33岁,她带着两个幼小的女儿,凭着她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胆识,在美国政坛具有很高的声望。

先是肯尼迪总统聘任她为第一位华裔工作者,接着尼克松总统委任她为共和党行政委员会财务副主席。尼克松竞选总统,她是助选团成员,是尼克松亚洲事务专家之一。尼克松1972年访华前,特意将陈香梅请进白宫,详细询问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情况,与基辛格一起,共同围绕中国主题,谈得很广很远。1980年,她荣任里根总统亲善大使;1989年,被布什总统任命为总统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1991年,被委任为美国内政环保委员会委员、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美中航运总裁。1972年,她被选为全美70位“最有影响的人”之一,1973年被选为“全美12位杰出女性”之一。

江西是个好地方

席间,陈香梅很关心江西的发展变化。她说:“1993年我应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先生和南昌市市长的邀请,到南昌访问,协助南昌机场的筹划和江西的开发。招待人员为我安排了庐山一日游。如今的南昌已不是40年前的南昌,有水有电,有洋房,有高级宾馆,和40年前相比,真是君子三日不见,刮目相看。”

陈香梅说:“如今的庐山也非当年的庐山。当年的庐山是权贵的天下,是外国的变相租界,如今面目一新,从南昌到庐山只需两个小时的车程。山上美景美不胜收,三叠泉的云雾、云涌的琴湖、含鄱口的云海、天桥的晚霞、剪刀峡的瀑布、锦绣谷的佛光、植物园的小径、青玉峡的龙潭,还有那满山的红叶,等等,真是秀美天下。”

陈香梅回忆说:“1946年,我是中央社刚出道的小记者,为了争取庐山会议的新闻,也想和名牌记者争雌雄,去庐山采访。但因为没有任何支持,到了好汉坡就被挡住了,只好与中外记者们乘着滑竿(两人抬的轿子)往山上跑新闻,但苦于没有会议通行证,只好望庐兴叹。又一次上庐山,是我和陈纳德新婚之后,那时中国境内战火纷飞,虽上了庐山,但心情沉重,只可以说人在山中不知福罢了。”

“岁月流转,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此次到庐山,观尽了美景,其中还到牯岭参观了‘美庐’。1925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在牯岭买了一栋法国人建造的精美别墅,自1925年至今仍好好地保存着。当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用过的家具,一床、一柜、一桌都好好地保存着,现今楼下大厅已是历史博物馆,里面有不少当年国府风云人物的照片和墨迹。另一边有毛泽东同志睡过的床、用过的书桌,还有毛泽东同志写的诗和词。说老实话,毛泽东同志的书法和诗词,体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导游把一些中国历史人物的照片和墨迹向我解释,间中我也向他们补充解说一番。他们说,你怎么知道这么详细。我说,我是历史见证人,1946年,庐山开会时,我是中央社小记者,和新华社的名记者一起跑新闻。”

陈香梅说:“江西是个好地方,在改革开放后,一定会发展得更快。”

受到我党和国家领导人敬重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敬重陈香梅女士。1980年11月,邓小平同志邀请陈香梅访华。陈香梅很激动,当即向刚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做了报告,里根也正在策划加强与我国的交往。借此良机,里根委任她为总统特使出访中国,并派参议院副主席史蒂芬同访。带着对祖国的怀念和向往,陈香梅在1981年春节前夕到达北京。当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廖承志接待了她。大年初一的上午,陈香梅和史蒂芬在廖承志夫妇陪同下,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会晤了邓小平同志,亲切坦诚地讨论了中美关系问题。晚上,小平同志由廖承志夫妇作陪宴请陈香梅。邓小平让陈香梅坐在第一贵宾席,让史蒂芬坐次席。邓小平说,参议员在美国有一百个,而陈香梅只有一个。席间洋溢着和谐、真挚的亲情,使这位在异国他乡经历了无尽沧桑的陈香梅感慨万千。美国主流报刊纷纷在头版刊登了邓小平和陈香梅握手的照片。陈香梅说:“邓小平赠送的一幅国画——《天寒有鹤守梅花》,我如护珍宝,至今仍高挂在我家的会客厅中。”

昔文今注:正当我在整理《朝花夕拾之访美掠影》书稿时,忽闻陈香梅女士去世的消息,深感悲痛。为了表达我的追思和怀念,特附上我20年前的采访,以表达悲痛心情。“天寒有鹤守梅花”,陈香梅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美国有幸拜见了陈香梅女士,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知性、智慧,更体会到她身上几乎见证了20世纪中美关系的演进历程。陈女士的丈夫陈纳德将军是抗战时期“驼峰航线”的开辟者,直接指导中国空军对日作战。陈香梅更是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的亲历者,真正是“天寒有鹤守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