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漫话华盛顿
从纽约到华盛顿,车如流水的高速公路,听不到一声喇叭声,路面整洁,看不到杂物、泥土和灰尘,两旁未见行人。奔驰在10多条车道上的五颜六色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似彩虹那样,壮观极了。
比起热闹的纽约来,华盛顿是安静的。这个由法国建筑家设计的城市,是美国人的雅典。1814年英美战争时,华盛顿曾被英兵放火焚烧,后来经过30多年才重新建起来。这里没有曼哈顿那么多的摩天大楼,因为华盛顿的所有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这个都市不像纽约那样充满过多的都市气氛,虽然它不缺乏任何都市的享受。它的建筑,它的文化,甚至它的气息,都代表着美国这个国家的精神与灵性。这是一个新旧交合的城市,保存了历史的遗迹,但又天天在加紧建设。每一位总统上任,都要把华盛顿重新打扮一下,换上“新装”。它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无原罪圣堂;它有世界上最大的军人公墓——阿灵顿公墓;它有世界上最大的办公楼——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五万职员,掌握遍布全球的军事情报网络,时刻都在收集、整理世界各国的军事情报,分析军事动向,根据美国垄断财团的利益,策划干预各国的军事行动,甚至发动侵略战争。
华盛顿最有名气的建筑要算国会大厦。国会大厦前有宽阔的广场,后有偌大的湖面。大厦上面高耸着圆圆的穹顶,汉白玉的墙壁,雕塑很多,每一个雕塑都反映了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总统宣誓就职日,新就任的总统与刚离任的总统,从国会大厦一起乘车(也有步行的)沿宾夕法尼亚大街直达白宫。
白宫被视为美国的象征,位于华盛顿的东北部,在宾夕法尼亚大街上,占地18英亩,四周都是草坪和树林,颇有田园风趣。这座美国神经中枢的建筑,主楼是幢不大的二层白色楼房,正门朝北。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对白宫建筑的要求是:它是国家公仆的居所,不是一座豪华的宫殿,无须高大,只要宽敞、坚固、典雅,能给人一种国势蒸蒸日上的感觉就行。华盛顿本人没有等到白宫建成就辞世了。1800年白宫才交付使用。白宫的环境是安静的,在规定时间内,可以让旅游者参观。白宫防卫森严堪称世界之最,地面上安装了红外线传感器,大门用的是防撞材料。据说,恐怖分子那种汽车炸弹根本别想撞开大门。草坪、花丛、照明设备中都藏有小型监视器和传感器。白宫内132个房间,共有147扇防狙击玻璃窗和无数报警器,确保总统及家人安全。东翼地下6层楼处建有总统紧急行动中心,是罗斯福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成的。白宫公务员最多只限于460人,每年都要向国会递交工作人员年薪报告,每年的人均工资大约在8万美元。看守的警察,随便与参观者交谈与合影,说笑,也允许行人为他照相。但离白宫不远处,我们却看见排列整齐的小汽车,全副武装的警察,静坐在车内,随时应付突发事件。白宫是总统办公和居家的地方,自19世纪以来,历届美国总统都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这里的主人4年或8年一换,有的载誉而去;有的任满一届,悄然下台;有的甚至被暗杀;有的被迫中途离任。但是不管他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总统所提出的政策都要通过国会的立法秩序,一旦制定成为法案,继任的总统都不能轻易改变。这就保证了根据美国的利益而确定的内外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美国从1776年独立以来,除了1812年同英国的短暂战争以外,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乱。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也没有波及美国大陆地。长期的和平与稳定,是美国得以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代表不同集团利益的政治力量的消长和斗争,现在白宫主人的日子是不好过的。国内有成堆的问题,国外有强硬的对手。在这个标榜自由的国家里,总统其实没有多少自由。很多世界性的问题和国内面临的危机,不是任何一个总统根据某个利益集团的需要所能解决得了的。一个总统所能做的,只是在内外各种压力荆棘的丛莽中择路而行。所以,在白宫的宁静表面下,潜伏着紧张不安的暗流。我们在国会大厦参观时,就看到大厦门前的石阶下,坐满了打着标语以静坐方式抗议政府的美国人。
昔文今注:《纸牌屋》的故事,确实是美国政治戏剧化的表现,但这个世界最发达的大国同样潜伏着暗流。我这篇华盛顿游记写于1996年,此后2001年的“9·11”事件,2008年的金融危机,都应验了我在《漫话华盛顿》中的结束语:一个总统所能做的,只是在内外各种压力荆棘的丛莽中择路而行。在白宫的宁静表面下,潜伏着紧张不安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