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我可能不止一次在微博上提过诺丁山,也许或多或少与李子轩有关。我已不记得《诺丁山》是多少年前看的电影了。主演是茱莉娅·罗伯茨和休·格兰特,我记得男主角在开场时穿过波多贝罗集市时,有句独白是这么说的,“诺丁山,这是我在伦敦最钟情的地方。”
也许,我不会和男主角一样,诺丁山是我在伦敦最喜欢的地方。但因为李子轩,这里成为我在伦敦最难忘的地址。来伦敦后,我不止一次去诺丁山。狂欢节一次,冬季陪着朋友还去一次,看着街道两旁五彩斑斓的精致房子,莫名熟悉,心总不自禁泛起涟漪,它们曾在我喜欢的电影中出现过,也曾经在我去年夏天的回忆里出现。
周六早上,我们约好在Shakespeare's Head先吃早午饭。一见到李子轩,上身一件天蓝色条纹衬衫,袖子卷至小臂,搭配一条米黄色短裤,学生时代特有的活力与朝气立马显露出来了。他在我眼里,像一座宁静的森林,我被他的神秘感吸引着,情不自禁往深处走,淌过潺潺溪流,能看见古树参天、万紫千红的春天。
吃完早餐,我带着李子轩去找《查令十字街84号》旧址。这本书是我高中时候读的了,记录一位美国女作家海伦·汉芙,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一家名为“Marks & Company”旧书店书商的故事。两人因旧书买卖而结下异国情谊,那种“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微妙与温馨是伦敦特有的浪漫。二人结识若干年间从未谋面,纯靠书信往来联络,海伦列出书单,然后书商在英国找齐再寄到美国。当时二战刚结束,英国物资十分紧缺。海伦在圣诞节、书商生日时寄送香肠、鸡蛋等物资给书商及店员。最后书商去世,书店关门。海伦将多年往来信件出版。将近三十年过去,她最后靠出版社资助才终于踏上英伦之旅,站在人事已非的查令十字街84号前黯然神伤。
2019年8月,距离他们跨洋书信往来的邂逅已过去大半个世纪。听说查令十字街84号的“Marks & Company”书店早已易主多回。我用谷歌兜兜转转好久都没找到。最后问了一家书店店员,他特地带我们到查令十字大街上,指给我们看,终于在一个十字路口找到书店旧址。
这里是伦敦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靠近查令十字街车站和苏荷区。周末人来人往,车流不息。曾经风靡一时的查令十字街84号物是人非,竟然变成了麦当劳快餐店。站在门前的那一瞬间我还不敢相信,谁能想到旧书店会变成快餐店?李子轩指着临街石柱,叫我看上面的一块铭牌,才相信眼前的麦当劳便是自己苦苦寻觅的地方。铭牌字迹斑驳,字数寥寥,这里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旧址,承载着我高中时代对于英伦幻想的回忆。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令人莫名感伤。
李子轩帮我在铭牌前拍了一张照片,算是对高中回忆的答复。
时间很早,按照计划我们还要去诺丁山。诺丁山也是伦敦最有风情的区域之一,我们手里端着凤梨冰沙,沿着波多贝罗市集的坡一路往下走,逛古玩店,在地摊挑选老电影的海报、画册,吃甜得发腻的卷饼,在五颜六色的房子前拍照,完全沉浸在诺丁山周末欢愉的气息里。不得不承认,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身旁站着怦然心动的人,在一个自己幻想已久的地点,穿越人潮,看透日出日落。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开始往回走。
“你是不是想去伦敦眼?”
“现在就去吗?”我转头看了一下李子轩。
“现在有时间就去了,而且你不是说想去吗?我在伦敦的时间,可以陪你把想去的地方都去了。”他话音刚落,一阵苦涩袭来。伦敦啊伦敦,为什么让我在这里遇见他?时间啊时间,为什么短短几天,身旁这个未曾相恋就开始热恋的人,帮我构筑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浪漫伦敦梦’就马上离开?
我们走进地铁站,李子轩看见楼梯旁立着一部钢琴。在伦敦的火车站和地铁站,经常能看见大厅摆着钢琴,路过的时候,不经意就会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
“等一会,”说完,他走到钢琴前,坐下后看了我一眼,“周周,我给你弹段琴吧,怎么样?”没等我说话,他的手指已经触碰琴键。在人潮涌动的地铁站,我看着李子轩的背影发呆,属于他的温柔、烂漫,全部融入指下的琴声,化作阵阵波涛,朝我汹涌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