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诊断和中西医主要治疗方法
VVC主要依据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的临床症状和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发现念珠菌进行诊断。
外阴瘙痒是VVC的最主要症状,瘙痒程度因人、因病程和感染念珠菌种类不同而有差异;敏感体质、发病急性期、由白念珠菌引起的VVC患者外阴瘙痒比较明显。因为阴道外端近阴道口处仍有感觉神经分布,所以部分患者诉述阴道内也有瘙痒不适。阴道分泌物增多是VVC的第2个主要症状,临床很难从阴道分泌物的性状判定感染念珠菌的种类。一般白念珠菌感染的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多为凝乳样或豆渣样,而且外阴阴道潮红肿胀也比较明显;非白念珠菌感染的VVC患者大多瘙痒较轻,分泌物可以是奶黄色或灰白色。
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或10%KOH溶液涂片显微镜镜检和真菌培养查找念珠菌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由于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或10%KOH溶液涂片显微镜镜检阳性率仅为50%~80%,真菌培养查找念珠菌阳性率高,所以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查找念珠菌和鉴定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方法和依据。
消除临床症状和阴道内致病念珠菌是治疗VVC的目标。中西医治疗VVC各有特色和优势,其治疗原则包括:①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因;②根据VVC的分类规范治疗,尤其是首次发病规范应用抗真菌药物是关键;③强调治疗个体化;④推荐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RVVC等复杂性VVC。临床实践显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VVC和RVVC可以达到整体调理、抑菌增效、较快减轻症状、减少复发的目的。
VVC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外用和口服系统治疗,其中唑类药物和制霉菌素是目前常用有效的抗真菌药。一般单纯性VVC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应用短疗程局部用药方案(单剂量和1~3天治疗)可有效治疗单纯性VVC。对于复杂性VVC中的RVVC,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可根据病情在外用药物基础上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建议对RVVC等复杂性VVC进行真菌培养+药敏及鉴定指导用药,适当延长疗程并进行巩固治疗。目前,尚无可靠临床证据能证明孕期口服唑类抗真菌药的安全性问题。妊娠早期权衡利弊慎用抗真菌药物,可选择对胎儿无害的唑类阴道用药,不用口服抗真菌药物。
根据VVC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总的原则是清肝利湿或健脾燥湿、杀虫止痒。在治疗方法上以外治为主,对一些症状较重的复杂性VVC可配合口服中药治疗。RVVC非发作期推荐口服中药调理身体,防止和减少复发。外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常选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中药煎水外洗、坐浴,或制作成中药散、中药栓等剂型阴道用药。内服治疗,中医辨证一般分为湿热下注、脾虚湿蕴、肝肾不足3个证型,分别用龙胆泻肝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
笔者在临床上诊治的VVC大多是复杂性VVC,包括RVVC、非白念珠菌所致VVC、合并宫颈疾患的重症VVC等。这些患者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不足,湿热内蕴下注,部分患者由于病久反复发作伴有心烦、忧虑、失眠等肝气郁结的表现。治疗采用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单纯性VVC一般用中药外洗和阴道塞药即可取效,复杂性VVC在中药外洗、阴道塞药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口服中药,尤其是RVVC非发作期建议坚持口服中药调理身体。临床上持续外阴瘙痒和阴道念珠菌难以清除是VVC治疗的难点,有的患者治疗后多次复查没有发现念珠菌但仍有外阴瘙痒不适,也有的患者外阴瘙痒不明显或无瘙痒但复查白带常规或培养仍有念珠菌。这两种情况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医在消除外阴瘙痒和防止复发方面有治疗特色和优势,其中应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中药煎水外洗、坐浴可较快改善患者的外阴瘙痒症状,而辨证口服中药整体调理身体可明显减少复发,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