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捷克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指标分类评价

一 基础国力评价

基础国力是衡量一国在资源禀赋、人口状况、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能力。从图Ⅰ-1-4中我们可以看到,捷克的资源禀赋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12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6名。

图Ⅰ-1-4 捷克基础国力二级指标排名(名)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捷克是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其东部同斯洛伐克接壤,南部毗邻奥地利,西部同德国相接,北部毗邻波兰,国土面积为78866平方千米。捷克西北部为高原,东部为喀尔巴阡山脉,中部为河谷地。捷克平均海拔为450米,最低海拔为115米,最高海拔为1602米。捷克褐煤、硬煤和铀资源较丰富,其中褐煤和硬煤储量约为134亿吨,分别居世界第五位和欧洲第三位。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砂储量很小,基本依赖进口。其他矿物资源有锰、铝、锌、萤石、石墨和高岭土等。捷克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达26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4%,在欧盟居第12位。主要树种有云杉、松树、冷杉、榉木和橡木等。森林木材储量为6.78亿立方米,平均每公顷为264立方米。从所有权上看,60.32%的森林归国家所有,地方州市及林业合作社拥有17.63%,私人拥有22.05%。从用途上看,商业用材林占75%,特种林占22.3%,自然保护林占2.7%。捷克拥有420万公顷农业用地,其中有300万公顷耕地,农产品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捷克的人口状况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40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78位。2019年底,捷克人口为1069万人。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布拉格、布尔诺、俄斯特拉发、比尔森、利贝雷茨和奥洛穆茨。

图Ⅰ-1-5为捷克的城市人口分布状况,我们看到捷克的城市人口分布呈现出U形发展态势,在1980年左右触底后,人口逐步向大城市集聚。

图Ⅰ-1-5 捷克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dbank.org/indicator。

捷克实行九年制基础义务教育。高中、大学实行自费和奖学金制,但国家对学生住宿费给予补贴。中等教育分为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毕业生都可以报考大学。捷克的教育水平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8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9位。捷克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教育和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学制3年至3.5年,修完3年者可获得专科文凭。截至2017年底,捷克共有66所大学,其中26所公立大学,38所私立大学,2所国立大学。大学在校生为29.9万人。毕业生可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工程师称号。获得硕士学位和工程师称号的可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制3—4年。捷克的著名大学有布拉格查理大学和捷克技术大学等。为适应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绝大多数学历课程经过了学制改革,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大多数公立高校和部分私立高校采取欧洲学分转移制度(ECTS)。捷克对师资要求比较严格,幼儿教师要从四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其他层次师资必须获得高等教育学历,通常需要硕士学历。图Ⅰ-1-6为捷克的教育程度变化情况,我们看到捷克的高等教育累计百分比不断提高,男性和女性的累计受教育程度差距不断缩小。结合图Ⅰ-1-7可知,捷克的教育支出正稳步上升,在过去20年里,政府教育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例维持在8%以上。

图Ⅰ-1-6 捷克教育程度变化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dbank.org/indicator。

图Ⅰ-1-7 捷克政府教育支出变化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dbank.org/indicator。

从图Ⅰ-1-4中我们可以看到,捷克的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5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20位。捷克地处中欧,与周边国家均有高速公路连接。捷克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捷克公路通车总里程为5.58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为1252千米,其他公路为5.45万千米。另有欧洲公路网2628千米。2019年,捷克公路客运量为3.5亿人次,货运量为5.04亿吨。捷克的铁路与欧洲各国联网,乘火车可抵达欧洲各主要城市。图Ⅰ-1-8为捷克铁路线长度变化。截至2018年底,捷克有实际运营铁路9572千米。其中,电气化铁路3235千米,非电气化铁路6337千米。铁路密度为12千米/每百平方千米。2019年,捷克铁路客运量为1.94亿人次,货运量为9853万吨。另外,捷克有城市电力牵引公共交通运营线路总长802.2千米,其中,无轨电车道为385.4千米,有轨电车道为351.7千米,地铁为65.1千米。

图Ⅰ-1-8 捷克铁路线总长度各年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dbank.org/indicator.

二 消费能力评价

消费能力是衡量一国内需的能力,消费能力包括了市场规模、人均GDP和人均消费增长等能力。从图Ⅰ-1-10中,我们可以发现,捷克的消费总量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6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3名。捷克的消费结构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5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1名。

2019年,捷克的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为4.3万亿克朗(约合1889亿美元),消费品(不含汽车)零售总额为12156亿克朗(约合530亿美元)。

2019年,捷克人的平均月工资约为34125克朗(约合1488美元),同比增长7.1%。根据捷克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捷克居民年人均消费净支出为12.6万克朗(约合5386美元),其中,住房、水电、天然气等项支出最多,占家庭总支出的20.8%;食品(含非酒精类饮料)占19.8%;交通费用占11%,文化娱乐支出占9.5%,日常家庭维护支出(包括家具购买等)占6.1%,餐馆和酒店消费占5.7%,服装和鞋类支出占5.1%,手机等通信费占4.1%,烟酒类产品支出占2.9%,健康方面支出占2.6%,教育支出占0.5%,其他服务业包括保险和个人护理等方面支出则占11.8%左右。

同欧盟其他国家相比,捷克的物价水平整体上相对较低,约是欧盟平均物价的70%。2020年4月底,当地基本生活品的物价水平是:大米为2.08美元/公斤,面粉为0.53美元/公斤,猪肉为6.3美元/公斤,牛肉为14.1美元/公斤,牛奶为1.2美元/升,鸡蛋为0.17美元/个,西红柿为2.9美元/公斤,土豆为0.87美元/公斤,苹果为1.7美元/公斤,矿泉水为0.3美元/升,食用油为1.7美元/升。

受新冠疫情影响,生活用品价格上涨较多的是蔬菜水果,2020年4月平均上涨25%,因为捷克果蔬多从疫情严重的南欧进口。捷克国内消杀物资出现短缺。从图Ⅰ-1-9中,我们看到捷克家庭收入人均净额不断上升。

图Ⅰ-1-9 捷克家庭收入人均净额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dbank.org/indicator。

图Ⅰ-1-10 捷克消费能力二级指标排名(名)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三 贸易能力评价

贸易能力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的能力,是一国向全世界提供产品和为全世界提供消费市场的能力。从图Ⅰ-1-12中,我们可以发现,捷克的进口能力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8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3名。捷克的出口能力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9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4名。

2019年,捷克对外贸易总额为376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990亿美元,进口额为1771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19亿美元。捷克主要贸易伙伴国有德国、波兰、斯洛伐克、中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英国、荷兰等。2019年,中国成为捷克第二大贸易伙伴。

捷克主要出口商品包括车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医药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包括机械产品、电子产品、电信设备、通用机械、石油及其产品、轻工产品、食品等。图Ⅰ-1-11为近年来捷克对外贸易状况,我们看到疫情对于捷克的对外贸易状况影响有限,从2020年下半年起,捷克的进出口额都有所回升。

图Ⅰ-1-11 捷克的货物贸易状况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dbank.org/indicator。

图Ⅰ-1-12 捷克贸易能力二级指标排名(名)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捷克于2004年5月加入欧盟,其产品主要出口到其他欧盟成员国。2019年,捷克出口欧盟的产品占其出口产品的总额的83.79%。此外,捷克积极发展同独联体、中东、亚洲、拉美及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以逐步实现市场多元化,减少对欧盟市场的依赖。但是,自2014年以来,由于乌克兰危机以及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捷克对乌克兰出口额大幅下降,对俄罗斯等国的出口额也出现下滑。

四 创新能力评价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力。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到“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

捷克的创新人才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7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0名。

图Ⅰ-1-13 捷克创新能力二级指标排名(名)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捷克的研发投入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8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29名。2019年1月,捷克政府研发和创新委员会(RVVI)批准了《2019—2030年国家创新战略》,致力于将捷克打造成欧洲极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该战略包括九大支柱,涉及研发、数字化、知识产权、智慧投资与营销等方面,同时拟提高捷克在研发领域的投入。2018年捷克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约为1.79%,低于欧盟平均水平。捷克计划到2025年使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2030年提高至3%。

捷克的创新成果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5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25位。

五 营商环境评价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所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捷克被认为是经济成功转型的国家,人均吸引外资额在中东欧地区名列前茅。1998年,捷克实施《投资鼓励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捷克。据捷克央行统计,2019年,捷克吸收外资流量为75.76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捷克吸收外资存量为1642.25亿美元。从图Ⅰ-1-14中我们看到,捷克在2013年至2020年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震荡态势。

图Ⅰ-1-14 捷克的FDI发展态势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dbank.org/indicator。

图Ⅰ-1-15 捷克营商环境二级指标排名(名)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我们可以发现,捷克的制度环境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5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25名。捷克的投资安全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6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26名。捷克的外商政策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8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6名。捷克的公共服务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第9名,在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4名。


[1] 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4期。

[2] 参见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建设的国家级丝路信息数据库——丝路信息网(http://www.sinlkroadinfo.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