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的绩效系统
一个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系统运作的过程与结果代表系统的绩效表现,而根据系统理论,系统是由一群互有关系的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整体,依特定目的运行。
由于彼此的相互联系,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以及整个系统的结构、运行与目的,因此进行系统分析时必须深宽并重、内外兼顾。所以组织在设置或导入任何系统或方案时,必须要有系统性的思维与做法,否则系统运作会不顺畅,组织也就容易发生绩效问题。就像小王养猪盖猪圈,如果没有系统性的想法与盖法,怎么盖都不会牢靠,一有风吹雨打,房屋就会岌岌可危。
当系统运行发生问题时,也需要用系统性的思维与做法去进行问题分析,不然就会像小王修猪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原先为解决某一个问题,却引起另一个更大的问题,甚至一个小问题会沦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同小王为防止屋顶漏水而敷上的厚重水泥却成为压垮墙壁的元凶。
问题分析不仅要综观全局,也要追根究底,进行根源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药到病除。再以小王盖猪圈为例,如果把屋顶垮掉的问题归咎于厚重的水泥,而只把水泥换成轻薄的防水涂料,没有顾及梁柱的问题,只要台风或地震来袭,一间没有梁柱的房舍,即使屋顶再轻,房舍还是会被吹垮或震垮的。所以绩效问题的分析不仅要广,如修房子,全面检测,才不会顾此失彼;也要深,如剥洋葱,抽丝剥茧,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核心。
不知道各位是否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发现房子有壁癌(注:壁癌,又称白华、吐露,是指在混凝土、砖块等材质中,可溶解的成分随水溶解,在水分蒸发之后,析出白色的盐类附着物质),请水电行的一位师傅来捉漏修补,捉到了漏水的水管,也换了新水管,涂了防水漆,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壁癌不仅在原处而且在别处又发生了,问师傅为什么,师傅解释:“壁癌之所以叫壁癌,就是因为癌症是无药可根治的!”但各位相信吗?
我不甘心地另找一位“仁心仁术”的水电师傅,才知道前一位师傅用的水管接头是便宜的次级货,很容易生锈,接头一旦生锈,就会漏水;再者,解决一头漏水的问题,可能使另一头的水压变大,原来就有问题的接头反而会加剧漏水的问题。如果老是请同样的师傅,用同样的水管接头,壁癌当然同样还会发生,还得再“花钱受罪”,问题却没有根治。
分析组织的绩效系统如同分析房屋的结构一般,如下页图一所示,房屋的主要结构包含屋顶、梁柱与地基,厚实的地基才可以使梁柱稳固地立足,而梁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撑起它的屋顶,也就是说,找对的员工做对的事,才能完成目标。

图一:以房屋建筑比喻组织系统分析
有了屋顶(对的目标),就不用担心刮风下雨,才能安稳地在室内生活,所以只有将地基、梁柱及屋顶牢靠地一起盖好,房屋才能不怕台风和地震的考验。
如果将组织的绩效系统比拟为一个房屋的结构,如图二所示,组织的绩效目标就像是房屋的屋顶,系统运用有目标可循,不易受外界的风雨干扰;组织的工作人员及工作程序就像强而有力地撑起屋顶的梁柱,员工遵循工作程序,把工作做对做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达成绩效目标;而房屋的地基就像组织本身的制度、结构、环境与文化,还有支援员工发展与工作表现的科技,唯有稳固打造的地基,才能使员工及工作程序的梁柱发挥作用,不会受风雨及地震影响而摇摆不定;员工在如此的组织内工作,就像在一栋坚固的房屋内生活,才能有效地创造工作绩效。

图二:组织的绩效系统组成
就此系统分析的观点而言,组织的绩效系统包含:组织(organization)的工作人员(people),借由科技(technology)的支援,依循工作程序(process),完成工作任务(tasks),达成绩效目标(goals)。举例而言,企业借由在线学习E-learning课程,让员工达成年度必修数字化学习时数的要求。
提示
绩效分析是系统思维与方法。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整体性的思考模式,当我们在观察事物或解决问题时,要看清事件表象背后的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必须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解析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