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主管轻松带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绩效分析要早且快

美国著名的绩效技术学者阿利森?罗塞特(Allison Rossett)在其著作的绩效分析专业书《早且快》(First Thing Fast)开宗明义地指出,没有分析,就没有绩效技术,没有绩效分析,就没有真正的绩效改善方案,而且分析的时机越“早”(First)越好,越“快”(Fast)越好。

她所谓的“早”指的是,绩效分析是绩效改善第一步,在实施绩效改善计划时,应该尽早进行分析,才能确认绩效问题的根源。而她所谓的“快”,并非很快地将分析完成,而是当员工绩效问题发生的当下,甚至问题尚未发生时,就要尽快进行分析,否则时机一过,问题就更加难以侦查。所以好的绩效分析,应当是预防性、及时性、主动性与经常性的作为。

但是一般的绩效分析却背道而驰,通常是绩效问题发生一段时间后,甚至问题无法掩盖时,组织在“被迫”的情况下,要求不具有绩效分析专业的员工进行绩效分析,而领导往往在问题还找不到的情况下就急着要答案,于是,需要耐心与细心的绩效分析在领导眼中是“缓不济急”的。也正因为绩效分析被错误期待而变成一种形式,绩效方案成为应付式产出,最后的结果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药到病除”。

根据我多年担任企业顾问及企业培训讲师的经验,我发现绩效分析是企业改善员工绩效与规划培训课程最弱的一环,所以培训课程的成效经常受到质疑,原因就出在许多企业并未真正进行绩效分析或培训需求分析,就开办培训课程。

提示

人力绩效技术是一项专业。欧美许多企业设置“绩效顾问”的职务,从事绩效问题分析与改善,以系统思维与方法协助领导诊断组织的人力绩效问题,并提出兼顾治标又治本的解决方案。绩效分析是改善组织绩效的第一步,必须做得早且做得快,以免绩效改善方案“缓不济急”或“回天乏术”!

在此和各位分享一个经验,几年前我曾接到一家大企业的邀请,规划八小时以领导为对象的“正面思考”课程。虽然我询问:“是否已进行需求分析,了解领导为何有负面思维?”并告知领导应该不会因为听一个老师讲八个小时的课,就会从负面思维变成正向思维;有许多方式可以改变领导的思维,为何要用课程的方式?而且这种思维改变的课程,通常以活动体验或经验分享的方式会比较有效,八个小时对体验式或分享式课程的效果会是很大的限制……

但是课程联络人似乎只是接受指示开办课程而已,要回应前面那些问题好像有难言之隐,我也就不便苦苦追问。这种现象就是第一章所提及的,许多办理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会发生的“铁锤症候群”,当你手上只握有一把教育培训的铁锤时,任何的绩效问题在你眼中都是钉子,只想用手上的这把铁锤敲下去。而避免“铁锤症候群”的最好方法,就是扩充教育培训专业人员的工具箱,将专业职能升级为绩效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