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社交时代的品牌法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读图,颜值即经济

美貌是一种经济学!

这不是笔者杜撰的,而是一位美国商人的实践。此公闲来无事,玩了一次老产品翻新实验:仅仅把包装进行了时尚化设计,捎带还把价格提升了30%,结果这款“穿了新衣的旧产品”销量突飞猛进——增长了两倍!

商战中,消费者用钱给商品颜值投票;生活中,人们常依据“颜值”来做判断。人与人打交道注重“首因印象”,也就是“第一眼效应”,美丽在第一眼中占有天然的优势!人本来就是视觉动物,好看第一!信息社会,追求人格化的品牌,“颜值”效力陡然放大,让颜值成为一种经济学,开启了快速决策的新模式——读图。

○ 全脑决策,视觉化生存

人之所以能主宰万物,皆因有思维。思维是大脑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能影响人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行为和结果。人的思维是一个全脑决策过程,人脑分成两个部分——左脑与右脑,右脑感性,负责处理图片,左脑理性,负责处理文字,二者相互影响。

全脑决策,权重却是不一样的。图片与文字作为信息最基本的形式,在大脑中的处理方式与速度是不一样的,文字本身是中性的,本身没有情感色彩,需要经过处理才能与我们的经验判断联系在一起,这个理解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图像是充满情感的,图片比文字信息更容易处理,更容易在大脑中留下印记,从这个角度讲,人其实是感性的。

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与这个逻辑相左,因为我们曾经很穷,为生存而战的时候,必须精明理性。随着人类的发展,物质的丰盈,生存已不是问题,安全已有保障,人一自由,右脑感官就会被激活——通过视觉识别形成感官判断。在消费领域,消费变成了一种感觉型事业,感观的基础是图片,精明者如叶茂中先生,就提出一个著名且有用的论点:形象比名字更容易记忆。

○ 信息泛滥,读图来临

互联网的出现,信息人人造,一夜之间,给全球罩上了一张硕大无比的资讯大网。资讯就像阳光、空气与水一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海量信息使我们的感官膨胀。

物极必反,文字太多,人们被迫囫囵吞枣、蜻蜓点水,被逼学会速读与缩读,“多、快、好、省”成为大家接受信息的标准和方式,同时,人们对文字产生审美疲劳,单调枯燥的文字让人不过瘾,甚至有点麻木,大家需要鲜活、大胆,甚至出位的图片来不断刺激我们麻木的神经。

图片感观刺激越强,越容易脱颖而出;信息含量越大,越容易快速作出判断,越节省时间。用图片、动漫、数字来表达情感,让工作生活走向卡通化,读图时代来临。

○ 眼球经济,图片第一

全球信息化时代来临,整个社会由慢节奏变成快节奏,时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花钱“买时间”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

时间价值突显,也给全球带来了一场商业革命:传统商业,历来主张空间价值,打的是占便宜这张价格牌,通过物理接触形成体验,进而形成购买决定。时间重构商业,卖点是快,买点是懒,主张“不动而获”,这就是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中,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不是出于对物品的体验,而是建立在视觉感知之上。从此,商业从头脑争夺战变为眼球争夺战,顾客用眼睛投票,而且平均给你15秒的时间(快阅读习惯,人们对一个话题在15秒内作出判断),如果不能吸引眼球,不能激发顾客的好奇心,无论你做多少努力,一切都是白搭。网络经济产生新的品牌规则,就是用精美的形式和视觉冲击力来吸引大众的目光。

○ 颜值时代,设计成就品牌

网络时代,眼球经济,吸睛第一。颜值就是吸引力,设计成就品牌。据研究表明:农业时代,设计创造的价值占产品总价值的5%左右;工业时代,设计创造的价值占总价值的20%左右;网络时代,设计创造的价值则占总价值的60%以上。

颜值经济时代,必须把设计写入品牌法则,将设计加入品牌战略,让产品有气质、有颜值,走心又吸睛,这样才能让顾客买单,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视觉化时代,设计是品牌的灵魂,设计是形象的具体化。品牌内涵及品牌愿景必须先行。要从核心消费群体出发,洞察他们的喜好和审美,将这些要素提炼出来。设计师将这些要素进行艺术加工,从包装、产品、形象等维度传递给消费者,并能让他们清楚感知并接受自己的审美。

包装艺术化

包装艺术化,即用艺术的形式、市场化的语言,将艺术的朦胧含蓄转换为精确、量化的方式,让消费者直观、感性地认知,从而帮助商品从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使消费者留意、停顿、观察、赞赏,并产生购买行为。

产品角色化

产品角色化,即创造一个经典的数字化形象。在所有数字化产品中有一类很独特的产品叫作快时尚类产品,其娱乐性很强,产品中有幽默、耍贱、卖萌的性格,与互联网的平民精神高度契合,在营销过程中易产生放大效应,甚至形成病毒传播效应。

形象标签化

形象标签化,即给形象打上标签,让形象快速记忆。标签化不是口号化,也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用简洁的方式把用户的灵魂、梦想表达出来。标签化是小身材、大心脏,是一个形象、信念、语言、情感四合一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