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森林碳市场的发展前景
摘要
本章回顾了《框架公约》及《议定书》下林业谈判议题的产生背景,介绍了《议定书》第一和第二承诺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碳源或碳汇变化核算规则的谈判结果以及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排放等行动激励机制(REDD+)谈判的新进展,总结了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措施,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中国林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森林碳汇潜力和变化趋势及实现潜力的途径,并根据碳交易理论和发展现状,展望了国际和中国国内森林碳市场的发展前景,对推进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森林碳市场提出了建议。
林业在减排增汇中的重要作用为气候变化下林业议题谈判提供了科学基础。林业谈判虽涉及技术和政策两方面,但以技术问题为主。谈判制定的《议定书》下LULUCF活动碳源/碳汇核算方法仍十分复杂,林业相关谈判仍是未来气候谈判的组成部分。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促进全社会更加关注林业,改革现行管理制度,给中国林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开展了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但林业减排增汇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国多年持续造林使其森林碳汇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到2050年其森林的年碳汇量仍可占同期工业部门排放温室气体总量的7%左右。中国未来仍将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保护森林和湿地、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适当增加木材使用、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等措施发挥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虽然碳交易理论上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企业的减排成本,但该政策工具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争议。在发达国家减排承诺不足导致碳信用需求量小的背景下,预计到2020年,全球碳市场前景都很不乐观,森林碳市场更难以拓展规模。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国内碳交易体系,这也许将给其森林碳交易带来机会。中国林业部门应在积极落实对外承诺的林业减缓行动目标的同时,主动参与国内碳交易体系制度和规则设计,明确森林碳交易和工业、能源部门减排的关系,建立森林碳监测技术体系,探索将森林碳纳入国内碳交易体系的具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