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1-05 16:31:24
封面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编
绪论 七十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体系建构
一 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
二 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三 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重要收获
结语
第一章 1949—1976年的中国文艺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文艺任务与文艺建设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美学讨论
第三节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文艺理论的发展与问题
第四节 成绩与教训
第二章 1977—1999年的中国文艺理论研究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初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文艺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期文艺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初期文艺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艺理论研究
第一节 引领风骚的文化研究
第二节 关于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问题
第三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论选择
第四章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轫与沉潜
第二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与学科化进程
第三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多元发展与新机遇
第五章 民间文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七十年来的学科建设
第二节 学科的制度化建设及搜集研究的广泛展开(1949—1966年)
第三节 理论和方法的新拓展(1978年至今)
第四节 走向知行合一——民间文学研究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参与
第五节 问题与挑战
第六章 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学史撰著
第一节 七十年来的古代文学史编撰概述
第二节 七十年来的古代韵文史撰著
第三节 七十年来的古代散文史撰著
第四节 七十年来的古代小说史撰著
第五节 七十年来的古代戏曲史撰著
第六节 七十年来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撰著
第七章 七十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7)的古代文学热点问题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末(1978—1999)的古代文学研究热点问题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2000—2019)的古代文学研究热点问题
第八章 七十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范式的形成与转移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的出现
第二节 开掘“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的潜力
第三节 建立“中国文学体系的现代转型研究范式”
第四节 近代与现代之间
第五节 走向文学之外
第九章 七十年来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第一节 诗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第二节 小说戏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第三节 多种形态文学文献整理
第十章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体制的建立与初步探索
第一节 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设置和新文学史编撰的开始
第二节 专门研究机构的设立与双轨并行的科研体系的确立
第三节 1949年后现代文学研究的重点板块及社会政治型批评的实践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
第一节 新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
第二节 文学史观的更新与多样化文学史著作的编写
第三节 学术队伍、学会建设、学术项目与学科意识
第四节 文学研究的深化及其代表性成果的涌现
第十二章 我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传承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 当代文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分期
第三节 当代文学学科三足鼎立的格局及其变化趋势
第十三章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节 当代文学评论的广泛开展
第二节 当代文学学科资料的积累与编纂
第三节 当代文学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成果的出版
第四节 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进展和成果
第五节 建构大文学: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新的挑战
第十四章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学科的兴起
第一节 学科起步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现当代文学边界的突破
第三节 学科体制和研究格局的建立
第四节 多元化的台湾文学研究
第五节 跨文化的港澳文学研究
第六节 跨语境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编
绪言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70年发展历程
第一章 新中国70年古代民族文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 民族文学史料整理
第二节 作家及其作品研究
第三节 中华文学史书写
第四节 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
第五节 古代民族文论研究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书面文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期:平权、人民文艺与少数民族文学史
第二节 从“新时期”到“后新时期”:族别研究与综合研究并进
第三节 新世纪的多样性与总体性潜能
第三章 国家话语与多民族民间文学理论的建构(1949—1966)
第一节 “新中国形象”塑造与民间文学学科重构
第二节 机构与刊物: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导引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发展的多文类呈现
第四章 民间文艺学的恢复与研究的多元取向(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第一节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恢复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构与学科建设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多元交融